0551-6878 8887
企業被稅務局列為高風險企業該怎么辦?首先,我們要清晰的了解企業什么原因被列入高風險企業;然后,必須針對性原因找出解決方案;最后,按照稅務機關的相關要求,對企業財務、稅務作出調整,如果還有罰款,則交罰款,這樣才能解決稅務高風險。初創公司通常缺乏稅務風險常識,因此,我們建議您企業配備專門的財務稅務人員,或者委托專門的財稅公司負責企業財務相關事宜。接下來,小編為您整理介紹公司被稅務局列為高風險企業的解決方案及風險防范措施。
企業被稅務局列為高風險企業該怎么辦?
1、法人、財務人員、辦稅人員為同一人時,導致稅管員將該公司列為風險納稅人。
解決方法:法人及財務到所屬稅務大廳,進行納稅人信息采集,然后找專管員解除風險納稅人需要帶著公章和執照副本(未三證合一企業帶著稅本副本)原件。
2、企業注冊地被例入“高風險地址”,導致稅管員將該公司列為風險納稅人。
解決方法:法人到場,帶著注冊地和實際辦公地的有效期內租賃協議(原件及復印件)、有效期內租金發票(原件及復印件)、房產證復印件、各種賬、憑證、銀行對賬單、發票、報表、合同、公章,配合稅務查賬,
3、稅控器未升級為新版本,導致稅管員將該公司列為風險納稅人。
解決方法:帶著公章和執照副本(未三證合一企業帶著稅本副本)原件,到所屬稅務大廳找稅控商進行稅控設備升級,解除風險納稅人。
4、稅務系統申報收入金額與稅控器不一致,導致稅管員將該公司列為風險納稅人。
解決方法:帶著帶著公章和執照副本(未三證合一企業帶著稅本副本)原件,稅控系統打印出的不一致期間的發票明細及匯總,查找出不一致原因進行更改報表,補齊相應稅費,解除風向納稅人。
5、稅控器開具的發票稅率與企業符合開具的稅率不一致,導致稅管員將該公司列為風險納稅人。
解決方法:帶著帶著公章和執照副本(未三證合一企業帶著稅本副本)原件,稅控系統打印出的不一致期間的發票明細及匯總,查出稅率是開低了還是開高了,開低了按照實際的補齊收入及稅金,開高了稅點的以高稅點申報收入及稅金,核實以后專管員解除風險納稅人。
6、企業的經營成本太低,導致稅管員將該公司列為風險納稅人。
解決方法:帶著公章和執照副本(未三證合一企業帶著稅本副本)原件,各種賬、憑證、銀行對賬單、發票、報表、合同、公章,配合稅務查賬,并向專管員合理的解釋成本低的原因,寫情況說明,專管員認可后解除風險納稅人。
7、企業進行工商變更以后未及時的做稅務信息的變更。
解決方案:帶著公章和執照副本(未三證合一企業帶著稅本副本)原件以及變更項的相關資料,到稅務大廳做相應的變更,變更完成以后找專管員解異常。
企業如何防范稅務風險?
(一)提高稅務風險意識。稅務風險是構成財務風險的一部分,并且這一部分對企業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企業當中有效的稅務管理風險防范等可以有效的提高企業的財務水平,并且還能夠促使企業進一步發展。企業如果想要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就需要自上而下樹立相應的稅法意識,并且能夠了解到違反稅法所給企業造成的危害性,這就需要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依法”,就需要保持中立態度,不能夠超過法律的許可范圍。對于企業中相關的人員,不能夠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長遠性的發展狀況,不能夠產生逃稅漏稅的思想,或者不能夠抱有僥幸的態度。
(二)對會計的行為進行有效規范,對財務管理基礎進一步的夯實。對相關的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嚴格要求,規范他們的財務行為,建立完善的基礎工作規范機制,這不僅僅是財務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穩定發展財務管理的基礎措施。對于企業當中所具有的高水平會計工作、高質量的信息以及工作秩序的規范化能夠促使企業長遠的發展,從而最終降低稅務風險的發生,比如在會計科目工作過程當中統一使用規范性口徑、對于賬目不能夠隨便修改,不能越時確認費用。
(三)設置專業性的稅務局崗位、明確職責,對組織管理結構進行優化。對稅務局崗位中的員工進行明確的分工,通過這樣能夠提高工作的效率以及工作質量。通過在企業當中設置相應的稅務管理人員,對稅務局方面的計提、繳納以及規劃等相關業務,相關的稅務機關相互溝通。考慮到稅務風險可能會給企業造成影響面廣,所以對稅務局崗位人員進行選擇時候,則需要考慮對相關的稅務局法律熟悉、理論素質高、責任心強以及考慮周到的人員勝任此工作。
(四)對企業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稅務局方面培訓,從而保障企業人才。在企業當中必須定期的舉行相應的稅務局方面的知識培訓以及具有針對性的探討會,對其中涉及到的法律性文件進行分析研究,主要是為了能夠對相關工作人員知識進行強化、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以及風險意識等,從而使得財務相關人員所掌握知識能夠順應時代的步伐,最終提高企業當中財務工作質量以及執行力等等。
(五)對企業當中的稅務風險進行有效評估,預防財務風險。對于財務的風險性具有一定預見性,也就是當企業在進行經濟業務的發展過程之時就可能已經存在了風險性,所以為了能夠對稅務風險進行有效預見性,就需要提前對其進行控制,提高對稅務局進行評估,并且還能夠反過來對相關的部門進行相應的指導。例如對其中涉及到的發票開具、賬目處理以及福利待遇等等。
(六)對于涉及到稅務局的部門進行內部的管理,提高對企業財務的管理水平。其中控制措施主要有:對于相關稅務局業務應該按照制定的流程進行充分性的管理,統一規范制度,使之井井有序。應該按照金額的不同進行審批,分配相關的權利職責,對各個崗位實行科學制衡,實施相互監督的職能,對出現的錯誤及時進行糾正,最終減少稅務局帶來的風險性。
(七)通過利用外部的力量來對企業的財務水平進行提升。相關的政策法規具有一定專業性,并且企業當中相關的財務人員對政策法規方面的掌握具有一定局限性,此時企業能夠通過聘請相關的、具有專業性稅務顧問等進行合理的策劃、規范等,建立長久有效率的稅收制度。
(八)公司需要對自身進行有效監督檢查,最終保證稅務管理穩定性,降低風險率。公司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開展相應的自查工作,自查對象主要是一些時常性出現的錯誤、易出現問題的稅務局方面等,及時的查漏補缺,及時繳款,避免不必要行政處罰等所導致的經濟利益的損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