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在做稅務咨詢的時候,最常常的問題在于公賬和私賬相混淆,企業(yè)老總利用個人銀行卡收款。這種情況在中小型企業(yè)之中十分普遍。即便公司不說,我們也有個非常簡單的檢測方法。如果掃了商戶的二維碼,隨后不能通過綁定的信用卡支付的話,那么十有八九就是把款打進了個人賬戶,而并非消費商家的賬戶。當出現(xiàn)公賬私賬不分的情況時,這家公司的稅務一定有問題。問題有多大呢?我們簡單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所得稅
小明開了個飯店,可是卻把錢打到了小明的個人賬戶上,那么飯店的營業(yè)收入就不能完全體現(xiàn)出來,在最新稅法上是隱瞞了公司的收入。這一塊的稅務責任可能比許多人想的要大很多,也不是說私賬上多記了200萬,公賬上少記了200萬,最后就補這200萬的稅就結束了。《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實施小微企業(yè)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財稅〔2019〕13號)》第二條規(guī)定,對小型微利企業(yè)年應納稅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yè)所得稅;對年應納稅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yè)所得稅。公賬上多記200萬,小明的飯店可能就不符合小型微利企業(yè)的標準,享受的應納稅額計算與稅率的優(yōu)惠都會被取消,會出現(xiàn)應納稅額從25%恢復到100%、稅率從20%提高到25%的情況。
二、增值稅
公賬私賬混在一起,同樣的會造成增值稅風險。《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實施小微企業(yè)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財稅〔2019〕13號)》第一條規(guī)定,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含本數(shù))的增值稅小規(guī)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因此,公賬私賬混在一起被查實后,公司需補交增值稅。如果企業(yè)查實的年銷售額超過了500萬元,還會產(chǎn)生更為嚴重的后果。公司等于是符合了一般納稅人的標準而沒有進行申報,錯誤享受了小規(guī)模納稅人的待遇。依據(jù)國家稅務總局的規(guī)定,作為懲罰手段,公司應該依照查實的銷售金額按照對應的增值稅稅率繳納增值稅,且不得做進項扣除。
三、個人所得稅
一旦進入稅務稽查,公賬私賬只要有錢進來,那就一定要有一個承擔責任的主體,要么是企業(yè)所得繳納企業(yè)所得稅,要么是個人經(jīng)營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曾經(jīng)某地的一個律師打電話給我,說是在稅務對所得稅的稽查中發(fā)現(xiàn)公賬私賬的混在一起,該律師幫助客戶起草了情況說明,告訴稽查局所有私賬上的款項都是個人收入。問我這個辯解怎么樣?我覺得非常不怎么樣。
這樣辯解的后果有兩個:一是稽查局相信了納稅人的說法,那么鍋就由個人銀行卡的持卡人來背了,這個人可能是公司的股東或者老板個人,也可能是企業(yè)的財會人員。既然是個人經(jīng)營所得,接下來就可能演變?yōu)閭€人所得稅的稽查。公司解套了,又把個人掛上去了,如果是老板或者實際控制人還好,如果是財務等經(jīng)辦人員就太冤枉了。
所以,財會人員在提交情況說明時一定要想好對自身的影響,客觀如實地向稽查局陳述;第二種情況是稽查局不相信納稅人的說法,堅持認定為所得稅,因為公賬私賬是一筆糊涂賬,稽查局無法分清,就只能分別對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進行核定。這種兩頭核定的方式,總數(shù)可能超出企業(yè)應當繳納的稅額。所以切莫心存僥幸,以為糊涂賬可以少繳稅。
四、滯納金
稅務稽查中一旦被查實補稅,公司還要繳納日萬分之五的滯納金。大致的概念是是什么呢?就是每隔六年左右,滯納金就累計為應當補繳的稅款本金,而且上不封頂。認定逃稅的話,追稅也是沒有期限限制的,所以一個10余年前的逃稅案件,當時逃稅的金額如果是100萬,滯納金可能就要補200多萬了。
最新稅法責任大致就是以上四點。除了最新稅法責任,還有一個更為嚴重的風險要引起重視。公賬私賬不分,是公司法中法人格否認的重要認定標準之一。如果債權人獲悉債務人存在這樣的稅務違規(guī)行為,就可以利用法人格否認,穿透債務公司轉而追究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