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2023伴隨著稅收制度逐步完善,監管力量加強,大數據對于企業及個人的資金監管更為嚴格。
尤其是對于大額“公轉私”,將會重點關注,比如公戶交易超200W,私戶交易超20W等等。
雖然對于一些涉稅行為起到了很好的監控作用,但是對于經常業務來往的企業和個人來說,非常不方便。
那么,哪些是公轉私的合規途徑,可以完全避免一些風險行為呢?
1、備用金的形式;注意實報實銷、多退少補。
2、發工資;公司每月的正常工資發放日,通過銀行代扣、代繳的方式給員工轉賬。
3、支付給個人的勞務報酬;公司給個人轉賬,業務真實、有發票、有完稅證明(個人勞務報酬所得,稅率是20%-40%)。
4、支付違約賠償金。
5、償還公司向個人進款。
6、股東分紅;公司股東從公司對公賬戶上提現,必須繳納20%的分紅個稅。
另外,還可以利用企業性質,以及切合現行的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合理、合規“公轉私”。
一是在稅收園區設立小規模個體戶,根據主體公司業務情況,合理分包或者轉移部分業務給個體戶,享受個稅僅0.5%的核定,再加上目前統一的增值稅減按1%征收,綜合稅負在1.5%左右。
注意,個體戶沒有企業所得稅、分紅個稅,直接免去了“公轉私”的風險。
二是利用自然人代開政策,個人因業務需要,無法提供合規發票,可在園區的稅務辦理臨時稅務登記,申請自然人代開的方式,享受個稅核定后,綜合稅負在1.5%左右。
如100W的開票額,僅需繳納100W*1.5%=1.5W的稅費即可完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