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大范圍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推行至今,稅務部門充分發揮稅收核心作用,專注精細服務,利用多種渠道政策宣傳、網格化管理精準輔導、高質效核審辦理切實保障現行政策“直達快享”,用“硬核”服務舉措和暖心“稅惠紅包”為市場主體帶來澎湃活力。
留抵退稅,朋友們是不是都不陌生,最近有用戶反饋,有些地方稅局聯系要求申請辦理留抵退稅,只是等公司退完后,又說要檢查公司,許多小伙伴現如今上班都提心吊膽,留抵退稅,不愿退,卻非讓退,退了又要查,所有公司的財務會計是不是都會有這一方面的苦惱?
最近全國各地稅務不斷曝光騙取留抵退稅案例,公司一定要嚴格遵守規定申請辦理享受留抵退稅政策紅利,注意從取得進項發票、處理收入確認等方面注意合法合規。
從通告典型案例來講,現階段騙領留抵退稅主要是有兩類情況:一類是虛列進項稅額,通告描述為“虛列進項稅額、實現虛假申報”;另一類是少申報收入減少銷項稅額,通告描述為“隱瞞銷售額、減少銷項稅額、實現虛假申報”。其中,虛列進項稅額又分為幾種情況,有取得虛開增值稅發票虛列進項稅額的,有掛靠業務虛列進項稅額的,還有未按規定轉出進項稅額虛列進項稅額的。
換句話說,企業申請留抵退稅的風險性,要么來自于購入端的進項稅額不實,要么來自于銷售端的銷項稅額虛減。這是由增值稅留抵稅額的產生決定的,企業留抵稅額為其進項稅額減去銷項稅額,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則產生留抵稅額,人為擴大進項稅額或減少銷項稅額,都會導致留抵稅額不實。企業在留抵稅額不實的情況下申請退稅,必然造成騙領留抵退稅。
根據公開信息,稅務部門對核查存在不合規取得留抵退稅情況的企業,一般采取幾種方式處理:
1、對非主觀故意違規取得留抵退稅的,約談提醒,要求其退回多取得的留抵稅額,對相應的會計核算等實現整改,并依規依法補繳稅款和滯納金。
2、對采取欺騙手段惡意造假騙領留抵退稅的,包括虛列進項稅額和虛減銷項稅額情況,依規依法要求其退回多取得的留抵稅額,并將其虛列進項稅額或虛減銷項稅額導致少繳增值稅及其附加、企業所得稅的行為認定為偷稅,對其追繳少繳稅款、滯納金并予以處罰,納稅信用等級降為D級。
3、對虛開增值稅專票或普票因涉嫌虛開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對多次偷稅或者被認定偷稅后拒不接受稅務機關處理的,依規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逃稅罪的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