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近期約見了一個老板,他很堅決地告訴我們他想要更換目前正在幫她們做代賬的財務公司,根本原因竟是因為這財務公司幫他企業代賬一年了,企業交納的稅費比公司的實際利潤都要高。這樣的事情聽起來很荒唐,但這種現象還是時有發生的。畢竟,企業面臨的稅不止一種,有些稅是根據企業利潤征收,有些稅不是。在稅種很多的情況下,如果沒做好稅收管理,從來不做稅收籌劃,那企業賺的錢真的有可能連稅費都不夠。
中國的稅種有很多,結合企業的行業不同,所涉及到的稅也不同。正常來講,企業不會涉及到所有稅種,普通的企業交的稅種有以下幾種:企業增值稅、公司所得稅、分紅稅、城建稅、消費稅等等,而其中繳納最高的當屬公司所得稅和企業增值稅。
以公司所得稅為例:在企業經營管理的過程中,總會產生一些不確定因素的支出,例如聘請專家等,這些方面是無法取得成本發票進行抵扣的。申報表上就無法體現這筆支出,可能會導致企業的利潤虛高,相應的稅費自然而然就變高了,若最終企業沒有賺到可觀的利潤,又因為一些成本無法抵扣,還是要繳納很多的稅。
以企業增值稅為例:這個征稅依據不是根據利潤,而是以銷項減去進項再乘以對應稅率,通俗易懂地來說,企業在采購的時候,因為特殊情況沒有獲取到進項發票(假設為0),售價是1000,那就要按照1000來繳納增值稅,但實際上采購支出是900,應該是按照(1000-900)*對應稅率,但最后還是按照虛高利潤的對應稅率來繳納。
所以到最后一些企業就會發現繳納企業所得稅比利潤表的利潤還要高,難道是公司的利潤表出錯了嗎?或是財務人員做錯賬了嗎?其實都不是,因為稅務法規對各種可扣除的成本做了各種約束,簡單來說就是稅務部門不認可企業的一些支出,認為這個支出不合理,不能抵扣所得稅,所以在計算所得稅時,運營成本被壓低,利潤變高,計算出的所得稅就高了。所以合理節稅是關鍵,一些企業總是說稅負太重,卻又不想辦法去解決自身的稅負。久而久之,除了被稅負壓得喘不過氣來,你本身并沒有任何改變。
所以,企業在經營過程當中,一定要把需要繳納的稅種、稅目、稅率分清楚,不同應稅率業務要分開,混合銷售和兼營要區分開。對于那些稅前憑證,能獲取到的一定要盡量獲取,獲取不到的,也要在前期取得一定的價格優勢,用來彌補后期的稅費虧損。這樣即便避免不了高稅費,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實際壓力。最后小編建議企業一定要做好稅收籌劃,利用財稅優惠政策合理合法地減輕自身的稅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