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季度納稅申報期是大多數公司提交財務報表的時候,但是大多數公司財務上傳的財務報表會給企業“埋雷”。在這個以數治稅、智慧稅務時代,稅務部門已經建立關于財務報表與其他納稅申報表關聯風險預警指標,接下來為大家揭曉,比較常見“財務報表”項目潛藏涉稅風險
一是看財務報表是否有很明顯的異常數據,比如財務報表利潤表營業收入小于營業成本,期間費用超過營業成本等等不正常現象。資產負債表存貨金額明顯過高等等。
二是對比年度數據。分析數據變化是否有異常,比如前后年度數據邏輯關系不一致,資產負債表上年期末數與本年期初數據不相等。期間費用增長率與營業收入增長率不配比,明顯過快。
三是分析行業發展趨勢與企業財務報表數據變化是否一致。比如疫情期間整個與疫情相關行業營業收入都是增長和盈利水平比較高,這家公司營業收入增長不少,盈利也比較低。
四是分析公司發票購進信息與開具信息情況。根據發票購進信息分析銷售信息以及產能產量情況。比如根據用電情況分析企業生產數量。商業企業根據購進信息、銷售信息分析庫存情況等等。
五是注意表外數據信息分析。比如分析企業財務報表是否有作假動機和作假有利條件。比如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房屋的可供銷售面積就比較難以作假。比如一家大型汽車整車生產企業,產品銷量可能作假情況就比較小。比如公司生產規模與企業申報的銷售收入明顯不匹配,公司員工薪金水平明顯低于本地區行業平均水平,等等。
六是分析財務報表數據與企業納稅申報表數據的邏輯關系與合理性。就是結合公司財務報表數據看納稅申報數據是否異常。比如房地產開發公司預收賬款金額與增值稅預繳稅款申報是否有明顯差異,與企業所得稅申報數據是否存在差異等。
總之,就是要結合報表數據與現行稅收政策規定、營業常規等分析可能存在的疑點信息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