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近一年來,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網信等多個部門深入開展對互聯網文娛行業的整治,不僅僅關注明星網紅偷逃個稅問題,并且對涉稅中介予以查處。
二、房地產項目土地增值爭議
房地產行業因高杠桿、流水巨大、核算復雜等原因,一直是涉稅爭議頻發的領域。2022年7月14日,北京市稅務部門公告送達一份《土地增值稅清算審核意見書》,認定該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大廈項目拆遷成本”中,有“未實際發生的計提費用620,893,801.85元”,不允許計入扣除項目金額。因此,“該項目清算應繳稅款1,084,055,335.41元”,需補繳1,006,054,688.41元,金額超過了十億元。
三、持股平臺拆除與股票非交易過戶的爭議
2022年9月8日,河南省開封市稅務局以公告送達的方式,對5名自然人下發了《稅務檢查通知書》及《稅務事項通知書》。“兩書”認定河南金海岸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將股票非交易過戶至5名自然人名下,自然人少繳個稅約8049萬元,稅務部門對其深入開展稅務稽查。本案是首個披露出來的非交易過戶引發的涉稅爭議案件。
四、拒不履行個稅匯算清繳
2022年3月7日,深圳市稅務局以公告送達的方式對自然人李某送達了《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認定自然人李某經通知申報而拒不完成2020年度個稅匯算清繳,造成2020年度少繳個稅33796.31元,構成偷稅,處少繳稅款百分之五十的罰款16898.16元。本案是披露的首起自然人因拒不履行匯算清繳被處罰的案例。
五、醫美行業通過個人賬戶隱瞞收入
7月22日,杭州市稅務局對杭州古名文化藝術策劃有限公司下達了杭稅稽罰﹝2022﹞44號稅務行政處罰決定。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該公司的分支機構杭州古名文化藝術策劃有限公司千和醫療美容診所為客戶提供醫療美容項目服務,利用九個個人銀行賬戶收取服務款并隱匿收入,共計隱匿服務收入4755370337.07元,未計入財務賬,未對上述收入中的增值稅應稅項目和免稅項目進行分別核算。杭州市稅務部門定性偷稅,追繳企業所得稅147121191.17元,處罰款88272714.70元。
除了上列涉案金額巨大或者系首次發生的涉稅行政案件外,國家稅務總局每年對典型案例予以公示,各地稅務機關也陸續公布了2022年的重大涉稅違法案件。本文通過收集匯總,對2022年的涉稅風險予以整體分析。
涉稅風險的主要成因
一、不當適用稅收優惠政策
為了鼓勵經濟發展,為企業減負,國家連續幾年實施了組合式稅費政策,2022年更是實施了大規模的留抵退稅政策,將真金白銀退還給企業,助力企業發展。在這種背景下,固然有一些不法分子想要騙取稅收優惠,但也有一些企業并非具有騙稅的目的,只是自身由于涉稅業務不合規,導致在適用稅收優惠政策過程中風險爆發。在留抵退稅的過程中,稅務機關也會特別關注企業是否存在進項虛高的情況,從而發現企業接受虛開或者隱匿收入的情況。有的企業則是被其他企業牽連。
二、發票傳導涉稅風險導致企業被牽連
我們注意到,絕大多數案件都是虛開案件或者與發票相關。由于發票鏈條的傳導效應,企業的涉稅風險爆發會傳導至上下游企業。上游企業可能被查處虛開發票,下游企業可能因接受虛開而不得進項抵扣。
三、個稅監管日益加強
個稅方面,除開網絡文娛等特定行業,主要是自然人不依法履行年度匯算清繳的義務,以及隱匿收入不申報等情形。目前,稅務機關在加強對自然人進行房地產轉讓、股權轉讓等重大資產交易的個稅監管。隨著銀行、稅務、工商信息的關聯,個人隱匿收入的風險越來越高。
四、稅收數據助力稅務監管
2022年以來,通過新聞報道可知,稅務機關依靠稅收數據分析查處稅務案件的頻率越來越高。隨著“全電發票”的全面上線,稅務監管會進一步加強,這為企業、個人提高自身涉稅合規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特定行業本身易引發涉稅風險
特定行業,主要指的是:1、面向終端消費者的油品零售、餐飲、醫美等行業;2、涉稅事項復雜的房地產、外貿等行業;3、行業自身模式存在問題的再生資源行業、醫藥行業和石化行業等等。特定行業的企業應當重視本行業的涉稅違法風險類型,有針對性地予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