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許多跨境電商賣家對稅收重視度根本不夠,甚至于不少賣家老板還有一個錯誤認知,“我偷稅漏稅,如果查不出就是賺了,查到了大不了我再補,實在不行就找找人。”但是隨著稅務稽查力度也越來越大,上述心理及應對稅務稽查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關鍵節點,如果被稅務局當作典型來抓,那查處力度可能會更大,輕者繳納巨額罰款,重者商業之路就此斷送,較為嚴重的可能會有牢獄之災。
收款未入賬申報,罰款19432.4元!
就在今年11月,常州一企業因為逃避繳納稅款被罰款19432.94元!深圳稅務第二分局的官方公眾號轉發了此案件,以案為鑒給華南跨境電商賣家提個醒~
稅務局通過該案件披露:
該公司2022年1月至6月:通過開具收據方式銷售電機,貨款通過現金收取,未入賬未申報銷售金額合計9920.17(不含稅);通過跨境電商平臺銷售電機,貨款通過第三方收款公司進行美元收款,折合人民幣未入賬未申報銷售金額合計129784.62(不含稅),以上合計未申報銷售金額139704.79元(不含稅)。
案例結果
對所偷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處1倍的罰款計19432.94元,其中:增值稅罰款18161.63元,城市維護建設稅罰款1271.31元。
該案件特別指出:“單位在賬簿上不列、少列收入,實際造成不繳或少繳增值稅及城市維護建設稅,其行為是偷稅。”
看到這里,有些賣家不以為然,覺得“罰款不到兩萬元,看起來也不是很嚴重,稅務稽查離我很遠呢~”銷售額不到13萬,罰款將近兩萬塊,那銷售額大且不合規呢,是不是稽查風險更大?是不是被罰的越多?(這可能是一個店鋪的銷售額,而很多跨境電商賣家都是多店鋪多平臺經營...)
今天的稅局稽查,不管金額多少,不管是個人私卡還是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數據,只要未申報確認銷售收入,必須依法補稅及罰款,賣家們不要以身試法!
跨境電商賣家要警惕!2023年稅局這樣查
2023年,這八大行業仍然是稅務局稽查重點:電商行業、建筑行業、外貿行業、勞務派遣行業、醫療美容行業、直播、文娛行業、高新技術企業、高收入人群股權轉讓等行業和領域。
稅務總局將會聯合公安部、海關總署、人民銀行、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外匯管理局開展打擊假企業、假出口、假申報專項行動。對那些沒有實際經營業務只為虛開發票的“假企業”,沒有實際出口只為騙取退稅的“假出口”,沒有具備條件只為騙取稅收優惠政策的“假申報”等行為被嚴厲打擊,并充分曝光!
同時對于企業的收入、企業的成本、企業的利潤、企業的庫存、企業繳納的稅額、企業的銀行賬戶、企業的社保..這些都可能進行監管,通過大數據比對,跟同行業對比,出現異常值,以上這些都會成為稅局關注的重點。
當然賣家們也不要過度擔心,只是讓咱們合法納稅,又不是加稅。防患于未然,財稅合規并不難,成本也不高。企業完全可以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合法地減少稅負,特別是在這幾年,每一年國家都發布相應的優惠政策,給到這些中小型企業,比如說小規模開普票,免征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減半減半再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