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我國正向著“以數治稅”階段跨進,隨著金稅工程四期的建設取得成效,企業公司許多的信息數據會被稅務機關掌握,稅收征管也呈現全方位、網絡化的態勢。對企業而言,被稅務稽查實際是遇上一場稅務上的危機,如果一旦查證屬實企業公司后續經常面臨著高額的補稅、罰款和稅收滯納金,如果牽涉到偷稅、虛開、出口騙稅甚至有可能承擔刑事責任,總的來說有可能牽涉到企業公司的重大財產權益和企業管理人員的人身權,俗話說“你攤上大事了”。在稅務上的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企業公司如何面對稅務稽查?本文將從什么是稅務稽查、哪些企業公司需要注意、企業公司應對稅務稽查的思維和方法進行講解。
嚴厲查處開始,有下列情形的公司,要當心了!
1、多列或少列薪資
有些公司為了多抵扣或少交個人所得稅,人工干預調節薪資,注意了,這都是稅務機關稽查的關鍵點。
自查自改時,能夠看見申報企業所得稅薪資與個稅工資是否相符。
2、加油費、餐費、咨詢費等費用出現異常
如企業沒有車,卻有大量的加油費;個人消費的餐費、車費等出現異常;又如有些企業“暴力稅籌”,咨詢費支出被濫用,造成咨詢費金額過大,這個也已成為虛開發票高危項目之一。
3、企業所得稅收入與應稅銷售額不一致
企業所得稅收入小于應稅銷售額的部分占比超過10%,即(應稅銷售額-企業所得稅收入)÷應稅銷售額>10%,這樣的公司或存在少記、漏記收入、延遲確認收入的嫌疑。
4、預收/預付賬款出現異常
如果當年預付賬款余額占銷售額的比重超過20%(即當年預付賬款余額/銷售額>20%),說明企業收到了很多款項,但沒有發貨,不符合常理,或存在公司已經發貨,但不確認收入的情形。
預付賬款余額是負數,且金額較大可能是收到了款項沒有確認收入,有瞞報收入的可能性。
5、應納稅額處于臨界值附近
有些企業為了能享受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會選擇去任意調整應納稅額。比如實際應納稅額110萬的調整到100萬,實際應納稅額310萬的調整到300萬。
應納稅額處于臨界值附近
因此,如果公司應納稅額長期接近臨界值,特別是在收入和成本都比較大的情形下,稅務機關就會懷疑企業存在瞞報收入、虛列成本調節利潤的情形。
6、應收帳款/應付款出現異常
1、如果公司當年新增應收帳款或應付大于銷售額的80%
企業賒銷業務占比太大,缺乏現金流但還能存活,違反常理,存在瞞報收入的可能性。
2、如果公司當年新增應付款大于銷售額的80%
應付款過大,說明企業很多業務購貨不付款,不符合常理,或存在購買虛開發票的情形。
7、企業營收、期間費用變動出現異常
如果公司期間費用變動率與收入變動率相差超過20%,同樣是稅務機關關注的關鍵點。
企業營收、期間費用變動出現異常
8、稅負率出現異常
稅負預警值是動態的,各個行業、不同地區、不同季節、不同時間是不同的,預警值由各地稅務機關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
稅務機關根據評估,只要是所得稅稅負變動出現異常,不論是稅負是過高還是過低,都會被稽查。
9、庫存出現異常
如果公司(期末存貨-當期累計收入)/當期累計收入大于50%,企業存貨或存在賬實不符,瞞報收入。
10、企業長虧不倒
企業連續3年虧損,尤其是收入和成本費用都比較大時還連續3年虧損,出現這樣的情況的要當心了。
通常情況下,長虧不倒違反常理,企業很大可能會存在調整利潤的情形,例如瞞報收入,虛列成本、根據關聯交易避稅等。
11、其他應收/其他應付款出現異常
當期新增其他應收款大于銷售額80%,通常情況下企業新增的“其他應收款”占收入的比重較小,如果數額較大且年度終了后沒有歸還,可能會被稅務機關,視同對股東的分紅,補繳20%個稅。
“其他應付款”余額較大,可能會被稅務機關懷疑存在隱藏收入、虛開發票等違法行為。
中小型企業如何面對稽查?
積極應對思路一:了解稽查的方法以及思路
根據公司的真實情況,認真考慮有正在或即將進行的涉稅交易事項本次稽查的重點稽查范圍中,若有,先相應的考量一下做這些交易事項很大可能會帶來哪些稅務上的影響。
積極應對思路二:與稅務機關討論涉稅金額的判定
各個地方稅務機關對同一稅收法規的解讀很大可能會有所差異,建議在稽查立案、稅務局發現問題之后,中小型企業積極與稅務機關保持有效溝通,尤其是對于涉稅金額的溝通,努力爭取免去或者減少相應的罰款或稅款滯納金,或在要調整收入時只補所得稅而不補流轉稅。
積極應對思路三:降低可能產生的罰款和稅款滯納金
1、中小型企業可向稅務局咨詢是否可以走特殊流程;
2、可以借助采取自查的方式補繳相應的稅額;
3、將以前年度的一些欠稅事項在當年做納稅調整,以避免額外的罰款和稅款滯納金。
積極應對思路四:與稅務機關磋商涉稅問題的立場
企業與稅務人員對接的人員需具有良好的稅收法規基礎,深入研究相應的法規之后再去跟稅務局溝通,在協調的時候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據。
積極應對思路五:回應稅務機關的質詢
企業在回應稅務機關質詢時一定要謹慎。在回應質詢之前,思考一下之前的稽查人員是不是已經有過多次或非正式的拜訪,是不是已經通過中小型企業內部人員了解了部分內部事項。在進行正式的稽查之前,或者說中小型企業在回答稅務機關質詢的時候,公司需要內部先做一個共同口徑,避免出現稽查時的積極應對跟前期稅務機關拜訪時的積極應對產生不一致。
積極應對思路六:準備稅務機關要求的文件
企業在遞交一些資料或者文件給稅務局前時,先做一個謹慎的前期篩選,可以先根據公司的真實情況,審核提交的資料中是否存在一些不合規的事項。
積極應對思路七:積極應對不利的稽查結果
通常情況下,在一般稽查過程中中小型企業查補的稅額并不會很多,關鍵就企業的個稅事項或者是一些無法列支的費用等事項去做一些調整。但資本交易稽查的案件需要補繳的稅額稅額巨大,若中小型企業被稽查判定補繳稅款,此時中小型企業還可根據自身的運營狀況跟稅務局協調,努力爭取分期或者延期補繳相應的稅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