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節稅節稅并不是偷漏稅,每一個財會人員和企業都需要熟練掌握科學合理節稅節稅的小技巧,大家來看一下,都有哪些實際操作犯法風險高,企業需要注意規避?大家先來重點看一下這10種不可取的實際操作方式。
這樣實際操作既犯法又風險高,稍不注意就會引發稅務稽查
一.企業為了能讓股東少交甚至不交分紅的20%的個稅,讓股東從企業以借款名義拿走巨額的分紅,會計掛賬在“其他應收款-自然人股東”中。
二.企業為了能少繳25%的企業所得稅,把取得的收入人為掛賬在“預收賬款”科目中,隱匿營業收入。
三.企業為了能沖減利潤,指使財會人員幫著從第三方以支付手續費的方式購買各種項目類型的普通發票來抵賬,從而達到少繳企業所得稅目的。
四.企業為了能讓高管少繳個稅與社保,人為把工資薪金所得變通為勞務報酬所得,導致同一名員工既拿工資也拿勞務費,既有勞動關系也存在勞務關系的不合規情況。
五.企業為了能虛減收入,虛構退貨業務,甚至人為的跨年銷售退回,存在虛開發票的風險。
六.企業為了能少繳增值稅,濫用增值稅差額征收政策,導致增值稅大量流失。
七.賬面大量列支虛構的“天價會議費”、“天價咨詢費”、“天價服務費”、“天價推廣費”,從而達到避稅目的。
八.企業為了能少繳增值稅,人為增加進項稅,把大量福利性支出、用于簡易征收項目的支出取得的專用發票也抵扣了而沒有轉出,甚至不惜冒險買票來虛假抵扣。
九.企業為了能少繳房屋出租的房產稅,人為把租金拆分為租金和不交房產稅的物業費、管理費等虛假項目。
十.企業把實現的應稅收入采取存入個人卡、設置賬外賬、收入不入賬、甚至取得了營業執照長期不依法開通稅務登記等方式來規避稅收。
很多技巧性的會計實際操作不好就變成了偷稅漏稅的違法行為,那么企業在進行節稅節稅的同時,需要注意要以依據法律政策為基礎前提,在對正度制定的稅法及政策研究分析后合法進行稅務優化,充分了解現行稅法知識和財務知識,結合企業全方位的籌資、投資和經營業務,進行合理合法的策劃。目前最安全穩妥的方式就是選擇優質的稅收優惠園區,通過享受政府的優惠政策進行節稅節稅。
說到稅務,除了個人以外,可以說這也是所有企業都需要考慮的大問題,連馬云、劉強東也在其中,不然怎么會有馬云沒有薪水,而劉強東的年薪只有一塊錢這樣的事情出現呢?
其實上面用的這個節稅節稅避稅方式,正是《避稅》這本書中的眾多避稅方式之一,這本書中運用了上百種真實案例,各種避稅方式相結合,告訴你怎么正確而又科學合理的避稅。
是不是很多人都覺得避稅問題只有那些出色的財務才會知道,其實不然,老板也是要懂得一定的節稅節稅知識的,這樣才能的科學合理的幫企業節省的開支,讓你的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