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當下稅務稽查嚴峻形勢,但不代表企業只能夠聽天由命。再一次提醒正在進行、快要要、將來很有可能會被要求自糾自查,甚至于稽查的企業,一定要特別關注下面四個方面:
■明確好整體面對基本思路
收到自查通知后準備開始自糾自查前,企業應當首先明確一個整體面對基本思路:是準備奮力反擊還是束手就擒,是對著干還是順著來?都不對,應當有個策略,不是簡單的配合或不配合的問題。怎樣策略性的安排、組織本次稅務自查,制定既符合自身利益又順應時勢的《稅務自查面對方案》,至關重要。
企業產生一些所謂稅務上的“違規”項目(即需要作出納稅調整),其實是有其內在原因的,通常都是生產運營的需要,這類支出不論稅務上能否扣除,企業都要這么做,不可避免的(如:陪客戶旅游、送禮品給客戶、過節員工福利待遇下發、招待費的超支等等這類),不可以因為要征稅,他這個錢就不花了。可是,若不從里
■巧妙開展自查工作
包括研究分析自糾自查提綱、掌握自糾自查的重點、自糾自查的組織方式(怎樣兼顧自糾自查質量與效率)等,是這個環節的重點。
1、怎樣看待自糾自查提綱。
據我了解,大部分企業在面對自糾自查的準備過程中,是本著提綱中有什么就查什么,無可非議,可是應當特別注意到稅務局下發的提綱中,有許多不準確或者說不清晰的描述,這就給企業自查帶來了非常大的困擾,怎樣對提綱做好理解非常重要。因為判斷某個項目或事項是否征稅,不可以僅憑它叫什么名字就明確征或不征(如:對車輛補貼的征稅依據、對獲得假發票的補稅依據、員工薪酬體系中的某些涉稅事項等等),這在其中的原因很復雜,因此不可以簡單的就明確為是征稅項目。一個稅務政策的出臺是有其多個方面的考慮,這其中就需要從立法、執法和司法三個維度來考慮,還要從其政策性、程序性和管理性三個方面來判斷。因此,人云亦云是不可取的,在準確的理解稅法得基礎上,靈活利用才是根本。
稅總稽查部門布置的自糾自查提綱,其實就是一個企業涉稅業務的坦白交待提綱,坦白的認真仔細,問題交待的完整、準確,今年通關了,以后怎么辦?稅務稽查和管理部門每年會拿著這個項目不斷增加的提綱過來核實情況,如果你改正了,很完整很徹底,并告訴稅務局這類違規項目我“真得沒有”再漏稅時,誰會信呢?
2、納稅鑒定,很重要!
在這份稅務自查提綱中,所列舉的項目中被企業視作“寶典”,要認真遵照執行。這樣做是不妥的,這在其中缺乏了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那就是納稅鑒定,也就是說把自糾自查提綱與稅收政策以及企業產生業務的三者列舉出來一一比對做好判斷,然后再明確哪些是征稅項目,哪些是非稅項目,哪些是比較模糊的項目。
如:餐費就是招待費嗎?我看不一定。若吃飯被當作拍電影的場景、若是某飯店出去嘗菜以便能夠做出更多新的菜品,來滿足顧客的需要,那就需要進入成本;若招待活動與企業的生產運營直接相關將有很有可能進入企業的業務招待費這個項目,并限額扣除;若招待活動與企業的生產運營是間接關系或招待家人,則將不被記入成本,就需要收個人所得稅。所以任何一個涉稅事項的判斷都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是對多種元素的綜合分析才能得出,切不可妄下結論,更不能濫殺無辜。
3、咨詢服務,并不是萬能的!
為了能面對此次稅務自查,有的企業采取了購買咨詢服務的做法,委托有資質的稅務中介機構協助自糾自查,這是一個選擇,可是,切記:咨詢服務,并不是萬能的!這樣做的后果,很有可能造成中介機構為了能規避自身的風險,將一些不該交稅的項目也計算在自糾自查補稅的項目里,造成了企業既付出了中介費,又多交納了稅款及滯納金,形成雙重損失。據我對國內涉稅中介服務業務狀況了解,這些人所接受的專業培訓和掌握的技能,基本上是定義在“稅務局的看門狗”這個角色上。
4、自己動手,也并非豐衣足食!
也有企業完全自己動手,由企業本身的財務(稅務)部牽頭組織自糾自查,這樣做得好處是:可以避免家丑外揚。但這在其中也有同樣的缺陷,那就是——傾向于規避個人的自身風險,他們更多的擔心是,如果自糾自查結果沒有獲得稅務稽查部門的認可,而招來稅務復查,所以對自糾自查項目中政策的掌握也是偏嚴格的。雖然說有些企業稅務部的經理是高薪從稅務局挖過來的,但總體來說,這類稅務經理們還是以背誦稅法條文、遵守國家稅務政策的思想來組織自糾自查,缺乏靈活性與公正性,自然也缺少保護價值的直接動機。
不可否認,某些企業的稅務經理有著較強的業務能力,可是再強你能強過李小龍嗎?靠“中國功夫”來面對一個強大的“美式裝備”(信息化建設投資近百億)的稅務局,其勝負的結果將不言而喻。按照“屁股決定腦袋”的道理,公司稅務經理在做好業務判斷時,要多向潛伏中的李涯學習去做事,于則成不是他們仿效的對象,雖然為此會有一定的風險,但若把握的好會得到上級領導的贊許和稅務局的理解及支持。此次稅總稽查局對這60戶企業分布在各地的分支機構全面“開花”,這將對在金融危機情況下,企業稅務價值的保護帶來一個比較大的挑戰。如何防范財務風險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保護自身稅務價值將被企業所特別關注。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不論是采取哪種方式做好自糾自查,其共同的特征就是:寧愿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最后的贏家是稅務局,而損失的則是企業,對此,有關企業的董事會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有人對自糾自查提綱做好輔導,制定整體策略,然后企業自己組織人員開展自查,應該是合理、有效保護自身稅務價值的最佳組合。
■寫好稅務自查報告
自檢自查報告是企業自查情況的一個總結,據來自于于稅務局里面業內人士透露,可以這么說報告質量的好壞將對企業如何通關起著了一個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專業的、有說服力并具有人性味的專業性報告的寫作是非常關鍵的。光會干、不會說、更不會寫得的企業,若拿低調這個詞來掩飾自己,有很有可能會被稅務局視為不配合、態度不積極等理由,再折騰你一下,讓你再一次復查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加強后續財務風險管理
通過此次檢查,企業自然不可以查完就完,應當將此次稅務稽查作為一個契機,提升企業自身財務風險管理的能力,創建一個長效機制。在企業稅務管理這個層面上,不考慮在其中涉稅項目產生的必要性,而去過分計較在其中很有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這不是一個好的稅務經理所應當做得,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決不會因為這在其中的某一個項目或業務征稅而停止操作,稅務經理腦海中應當有一個將涉稅風險外包或轉移,以及一個“稅務垃圾”處理的理念,才能夠適應這個崗位的要求。稅務“看門狗”的知識體系是不全面的,那種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所謂稅務專業人才,靠“證”吃飯的年代已經過去了。像開心詞典那種回答問題,不代表稅收業務能力強,只有將稅務政策的運用巧妙的融入到企業的生產運營中,繼而產生出稅務價值的,才是把握了這項業務的真諦。
坦白后未必會得到從寬。開展稅務自查,既要特別關注當下,還要考慮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