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這段時間,公司企業或者個人因稅務相關問題被曝出的話題頻繁引起熱議,國稅機關也相繼公布了各類處罰公告。一下子草木皆兵,“稅務稽查”成為了讓許多老總頭痛的字眼。
不過有些老總可能困惑,自己明明全是正常運營、正常報稅的啊,為何就會被稅務稽查?現在就通過一些問題,為你揭開稅務稽查的神秘面紗。
【稅務稽查究竟查什么?】
稅務稽查的因素很多,具體檢查內容十分廣泛,稅種、行業、產生錯弊的情形不同,其檢查的內容項目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在具體的稽查過程中,往往是查看以下4個方面:
1、查看合同
查詢雙方簽訂的合同具體內容,從企業實際經營范圍和需求出發,檢查是否存在異常交易。
2、檢查發票
看賣方開具的發票是否符合企業經營范圍內的業務,買方收到的發票是否為企業日常經營所必需。
3、檢查上下游
核對上下游賬簿,查明買方記錄的經濟業務內容與同一筆交易的銷售政策是否一致。
4、檢查資金流
從結算方式入手,檢查銀行卡和現金流是否存在不真實的資金流,有無異常的資金回流,雙方的資金流是否不一致。
要想減少被稅務稽查的概率,這9種行為千萬別做:
1、只針對開票收入申報
有些企業為了少繳稅,不開票的收入就沒有申報納稅,為了賬上不體現,走賬也往往不通過公戶。然而在多部門信息共享的時代,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
2、成本隨意調增或調減
有些企業,為了防止被稅局稽查到,隨意的調整成本(買發票或少計發票等),使收入成本配比。但是要知道,非特殊情況下的微利、平銷、低毛利或者收入成本倒掛全是稅局稽查的重點。
3、扣除憑證(發票)不合規
存在大量的白條入賬(500元以下的可以憑收據入賬);存在大量的個人抬頭發票;公司沒有車卻有大量的加油票;差旅費、會議費等費用異常發票;預估費用遲遲沒有發票;老總個人消費的發票;其他與生產經營無關的憑證等等。
4、不按規定進行納稅調整
公司企業所得稅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是按照會計利潤,而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根據稅法規定進行納稅調整的余額。如果企業匯算清繳時,沒有按照規定進行納稅調整,很可能會被列為稽查目標。
5、少交個人所得稅
隨著個稅申報系統不斷完善,冒用身份、編造虛假工資等都很容易被稽查。
6、庫存賬實不一致
發票開具實行全票面上傳,簡單說就是發票開具不只是發票抬頭、金額,就連開具的商品名稱、數量、單價都會被監管。也就是說,公司的進銷存全是透明的。只要公司企業開具的發票異常,馬上就會接到稅務局電話,甚至會實地盤查,一旦有問題,就會涉嫌偷稅。
7、申報異常
很多企業對小稅種不重視,認為其金額小,不會被監管,但其實,小稅種也會引起大風險。
8、頻繁公轉私、私轉私轉賬
通過私戶來偷逃稅的行為千萬別再做了,銀行已經對大額現金嚴加管控。
9、不繳或少繳社保
隨著社保的全面入稅,社保的監管只會越來越嚴!
總而言之,企業在日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就要建立起財務規范,并且注重事前預防,定期進行財稅風險檢測,及時排除隱藏的稅務風險,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