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其實很多時候,稅局稅務稽查是不關心你企業大小的。
以下五種情況,基本都是小企業很有可能受到稅務稽查的主要原因。
1.被上游連累
被上游連累,是比較常見的稅務稽查原因之一。
不管你的公司是大是小,假如稅務局要查你的上游,他需要搜集證據,找誰???
那么肯定就找到上下游來了,這時候就叫做協查。
一般像這類稅務稽查和協查,稅局的目的是十分明確的。
是為了某一張票,某一份合同,或者某一筆資金而稅務稽查的。
前面我們所說的貿易公司案例就是這個情況。
顯然,被上游連累而引發的稅務稽查,跟企業的大小并沒有什么關系。
2.行業專項稅務稽查
國稅總局每年都要組織一些行業的專業檢查和整治活動,各省、市局的稽查部門也會對部分重點稅源行業組織輪查。在制定檢查計劃時,并不是針對某個企業,而是對整體的行業進行檢查。一般來說,這類的稅務稽查案源占比較大
稅局專項檢查某行業后,這個行業大致的毛利以及稅負率范圍是不是就有了?
然后明顯跟行業毛利或稅負率有偏離的是不是很顯眼?
這種情況,還可能引發更進一步稅務稽查。
如果你的企業屬于被抽中的重點檢查行業,被稅務稽查很正常,跟公司大小也沒什么關系。
3.舉報投訴
2013年,某市國稅局稽查局接到一封實名舉報信,反映蘭山區某小區內徐某無證經營某知名品牌電動車電池。因為是實名舉報,違法違規事項又說得非常清楚,證據也顯得非常充分,稽查局隨即對此事展開了調查。
但經調查后,徐某經營某知名品牌電車電池的事項是真,但是他無證經營、隱匿收入等事項與事實不符,案源信息數據不全面,稅收違法線索不完善,這一案件只能退回處理。
稽查局向舉報人Z先生作了解釋說明,誰知Z先生非常執著,重復舉報、越級舉報。于是,稽查局根據其提供的信息再進行調查核實,前前后后兩三年才處理完該案件。
“其實,這里面就涉及稅務稽查選案的另一個重要來源:舉報投訴。一旦企業存在經營不規范、財務不健全的情況,或偷稅漏稅嫌疑,被相關人員掌握了信息并實名舉報,假如證據比較充分、事實比較清楚的話,稅務稽查也會立案調查,并進行相應的處理。”該案的稅務稽查負責人做出了如上總結。
關于舉報,有一點很有意思,
因為有很多的舉報,它并不是競爭對手給舉報的,
為什么?因為舉報同行,很有可能把自己也給連累了。
很多舉報,就比如家族企業,更多的基本都是侄子舉報蜀黍、小股東舉報大股東,或者是財務高管去直接舉報老板。
被舉報而遭稅務稽查,也跟公司大小沒有多大關系。
4.財務數據異常
稅務機關會定期對納稅人申報的稅收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研判,結合數據分析預警平臺的提示,識別和判斷日常稅源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高風險事項,并向稽查部門推送。
有時候并不是說公司數據是真實的就不會被稅務稽查,如果發生申報數據同比、環比都存在較大異常,比如從經銷奧迪變經銷奧拓,財務數據自然會有較大波動,這時稽查部門很可能會“主動”找上門來。
5.隨機抽查
2015年8月,國稅總局出臺了《推進稅務稽查隨機抽查實施方案》,稅務稽查對象的選取不再“任性”,而是采用隨機抽查方式確定,以實現執法成本最小化和執法效能最大化,同時促進稅法遵從和公平競爭。
簡而言之,稅務稽查還有一種最公平的選案方法,那就是隨機選案制度。
這種情況同樣和企業大小沒什么關系。
以上五種方式,均和企業大小沒有什么關系。
所以小企業不僅很有可能被查,而且由于以上5種因素相對獨立,如果是運氣比較非酋,甚至還可能出現被查好幾次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