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很多企業都是有著一個“上市”夢。當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企業轉型升級必須以股權融資為主的資本市場充分發揮更大作用。所以為了不斷擴大經營規模和提高品牌形象知名度,往往會選擇上市這一條路。但“想上市”卻不一定都能成功,一旦公司上市失敗,前期投入都打了水漂,不益于公司繼續融資,更有甚者會影響到公司發展。而造成上市失敗的諸多因素中,比較常見的企業財稅問題。
一、真實案例!某公司因財稅不規范導致“上市流產”
之前廣東一家公司,上市被叫停,成為創業板首例被動終止注冊的公司,大額資金往來異常就是其中關鍵因素。
J公司在進行上市審核的過程中,證監會對其現場檢查時發現,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期間,該公司前員工王某銀行卡收到公司其他員工轉入流水共2.52億元,轉出至公司主要管理人員、部分員工及該公司部分供應商、客戶的相關人員賬戶流水約0.74億元。
不僅會計基礎和內部控制存在不規范和不健全,還存在巨額資金往來異常的現象。J公司本想利用補充財務數據這一理由,拖延審核回復時間,但最終J公司因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且逾期達三個月未更新,證監會決定終止對該公司發行注冊程序。
J公司此前IPO進程其實很順利,離發行上市僅一步之遙,但財稅不合規問題對其成功上市造成致命一擊。
二、忽視財稅問題,將成公司發展最大障礙
上述案例并非偶然個例,有些財稅不規范的企業甚至根本還沒有到審查階段,上市計劃就戛然而止。
財稅問題作為當前IPO審核的重點之一,大批公司因此被否決。除了資金往來異常問題,下面幾類也是企業IPO過程中常見稅務風險點:
1、股改自然人股東未繳稅
A有限公司在上市前,2016年經臨時股東會審議通過,由公司原股東作為發起人,以截至當時日期的公司賬面凈資產按比例折股,其余凈資產計入資本公積,依法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最終其IPO被否,證監會發審委對其提出的主要涉稅問題是:發行人自然人股東,未就2016年發行人股改中資本公積轉增股本繳納個人所得稅。
2、內部控制存在缺陷
江西某L公司2019年第三次IPO仍舊被否,證監會公告:報告期內發行人的內部控制存在缺陷,該公司未能有效控制銷售人員私刻客戶印章的事項及費用報銷中的假發票事項。
另外還發現該公司在實際發生的費用報銷中存在部分虛假發票,該等發票合計總金額604.82萬元,L公司針對該等虛假發票補繳稅款及滯納金合計105.90萬元。
不少企業平時對自身財稅問題不注重,興沖沖去上市,最后被查出不規范,涉及補繳稅款及滯納金,導致“上市流產”得不償失。
此外還有關聯交易處理不夠合規、違規擴大稅收優惠范圍、員工股權激勵未及時完稅等等,各式各樣因財稅不合規問題最終導致上市失敗的案例。可見公司想上市走向資本市場,絕對不能忽視財稅問題。
此外即使不上市,在越來越嚴格的財稅監管下,財稅不合規也將成為企業發展的重大障礙。
三、企業應警惕,切勿產生這些財稅不規范行為
公司想要實現長久良好的發展,首先要規范財稅行為,切勿產生下面這些財稅不規范行為,做好自查:
1.未開票收入確認不準確
在稅務等部門監管的重點中,收入一直是備受關注的點,有些行業里,未開票收入的占比是很大的,稅務機關會通過比對企業內部與收入相關的成本費用以及同行業的相關數據來判斷是否存在異常。
所以,這就要求企業的財會人員做好未開票收入申報的明細臺賬,避免出現少計漏報收入的情況。
2.替票行為
不少企業財務沒有風險意識,經常出現替票行為,殊不知這樣會涉嫌虛開發票,嚴重的引發刑事犯罪,所以不要因一時小利而罔顧大局。
公司在經營時候要制定好管理制度,例如從正規渠道尋找供應商或是采購原材料,并取得正規的發票,員工報銷需要憑真實業務開具的發票還有相關單據方可報銷,落實好相關財務細則。
3.虛增費用或瞞報收入
不少企業為了能少繳所得稅,從而讓財會人員虛增費用或瞞報收入,財會人員往往只能靠虛列各種支出費用來調節。
這樣的做法是千萬不可取,規范賬務處理才是正確之道。
4.收付款管理混亂
不少企業使用個人微信、支付寶、現金等方式進行收付款,且未在事后計入公司賬戶進行正常的財務核算和納稅申報,那該情況會涉嫌少報或瞞報收入。
所以公司收付款管理制度要健全,使用公戶來進行業務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