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提及稅收數據最先能想到的有可能是“監管”二字,稅務局可以隨時掌握公司的相關數據。稅收數據除增值稅發票數據信息外還有什么?怎么判斷企業經營管理是否合規?
一、稅收大數據
本身是指在稅務征管過程中形成的一類大數據集,包含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
1、納稅人申報數據信息
納稅人申報表格填寫的相關數據及申報數據信息以外的其他征管系統數據。
(1)納稅人的基本信息和其他涉稅信息
(2)納稅人的生產和經營信息(如發票等)
(3)稅收統計數據和稅收調查數據
其他非結構化數據(如PDF格式的公文等)
并非只有和稅務事項直接關聯的數據信息才是公司的涉稅數據信息。對于企業而言,稅收數據中,業務數據、財務數據、發票數據和納稅數據都是必不可少的。
2、增值稅發票數據信息
增值稅普通發票的開票日期、數量、單價、金額、稅額、公司的名稱等等各類信息。
作為數據要素,存儲和傳輸起來,最終流向國家稅務總局的稅收大數據云平臺。
3、數據處理
發票數據與其他稅收數據,包括從外部門獲取的數據,全面整合、關聯、加工,最終形成全國統一的稅收數據資源池。
稅收數據覆蓋全部經濟活動主體及行為,包含行業地區、經濟類型、經營規模等各種維度。
4、評估納稅人涉稅風險→確定風險疑點納稅人
多類風險識別模型(包括納稅人登記模型、發票模型、申報模型以及稅收稽查模型)
·動態調整風險識別模型,獲取風險指標。
·建立隨機模型,重點監督高逃稅風險納稅人。
多種風險指標、不同的風險監控模型,自動選擇關鍵指標并評估全體納稅人。
二、怎么判斷企業是否合規?
1、企業收入
核實申報數據信息是否異常,通過企業銀行賬戶、上下游企業相關賬本數據信息、同行業收入、成本、利潤等大數據信息情況進行比對。
2、成本費用
多結轉成本,后期紅沖或者補發票;成本長期性大于收入;工資多申報或者少申報;企業內部存在各種非經營項目的類型票據等方面都是嚴查的重點。
3、企業利潤
報送的資產負債表與利潤表的勾稽關系有出入;利潤表里的利潤總額與企業所得稅申報表中的利潤總額有出入;企業賬面虧損,卻一直未申請倒閉;同行業內利潤偏低。
4、納稅申報
增值稅收入長期性大于企業所得稅收入;所得稅稅負異常,所得稅稅負上下浮動超過20%,稅務局會進行重點調查;員工個稅申報表中的工資與企業申報的工資不一致;未足額或沒有繳納社保。
銀行、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納入了企業信息聯網核查系統,實施信息共享及核查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