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內外賬會引起哪些稅務風險?都有哪些常見的處理方式?今天想聊的是財務工作人員經常會遇到的情況,許多財務都被老板要求分別做內賬和外賬,可是又不知道該如何下手,這里可以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路。從以下3個方面來跟你們聊聊:
1、內外賬是如何產生的
2、內外賬涉及的風險
3、兩賬合一的財稅合規性改造
首先我要提醒下你們,站在我們會計法的角度,是沒有什么內賬和外賬一說的,也是不允許設立賬外賬的,但是我們的實際工作中,這個內外賬目前又是客觀存在的,避免不了。鑒于此,正規的內外賬存在形式是我要跟你們傳達的核心內容。
所謂正規的內外賬形式,就是外部報表(報稅、貸款、工商年檢等)和內部管理報表(基于內部管理決策需求的報表)。要講這個內外賬,先追根溯源,說說它們是怎么產生的吧。在實際工作中,公司出現多套報表概括起來分為如下三大類:
常見內外賬的三種模式:
上面三種模式具體是怎么操作的?各種模式的風險點是什么呢?
一、內外賬平行模式
常見處理方式:
①對于正常的業務—原件作為外賬的記賬憑證,復印件作為內賬的記賬憑證
②測算稅費—選擇性入外賬,少記或不記收入,多記成本費用
③賬外賬—老板的個人卡
風險點:業務邏輯不匹配,票據不合理;記賬憑證內容和原始憑證上內容不一致;外賬粗線條,經不起檢查
二、內賬加外賬模式
常見處理方式:
①按發票區分內外帳(有發票入外賬,無發票入內帳)
②業務上區分內外賬(部分入外賬,部分入內帳)
③外賬科目余額表+內賬科目余額表=企業真實報表
風險點:
收入成本不匹配(無票不入成本);業務區分入賬,加大內部管理難度,經不起外部檢查(資料保管,信息的保密,少記收入);外賬部分存在極高的稅務風險(偷稅、補稅、罰款、滯納金)
三、由外賬數據調節成內帳
常見處理方式:
①收入成本基本入賬
②部分業務不入賬(商業賄賂,招待費,高管工資等〈規避個稅〉)
③編制調整表格+外賬科目余額表=真實交易
風險點:
不入賬的不合規業務管理成本大(資料的管理及保密);存在虛開發票的風險;資金流轉揭露真相
內外賬的做法是違規的,那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呢?總的來說有如下后果:
內外賬會引起哪些稅務風險?都有哪些常見的處理方式?圖4
內外賬引發的稅務風險大解析:
大數據治稅
一、深化稅務稽查改革。建立健全隨機抽查制度和案源管理制度,合理確定抽查比例,對重點稅源企業每5年輪查一遍
二、案源信息來源包括:①風險管理等部門推送的高風險納稅人風險信息;②納稅人自行申報信息、稅收管理數據、稅務稽查數據、國際稅收情報信息和第三方信息等涉稅數據、信息;③書信、來訪、互聯網、傳真等形式的檢舉線索;④12366納稅服務熱線舉報專崗接收的電話形式的檢舉線索;⑤協查信息管理系統發函、不通過協查系統發起的紙質發函、實地協查等形式的協查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