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公司的老板應該知道遵章守紀有多重要,若是在運營過程中觸犯了法律,那么就算盈利了也是不長久的。公司運營過程中,稅收法律是比較常接觸的一種,納稅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所以如果企業做出了觸犯了稅收法律法規的事情,那公司未來發展趨勢也就到此為止了。
提及稅,那么就不得不說到我們經常接觸的這幾個名詞,也就是“偷稅”“漏稅”“逃稅”。這三個違禁詞想必大家不陌生,雖然大家都聽說過這幾個名詞,但是很多人其實都不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那么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偷稅漏稅逃稅這三個名詞之間的區別吧。
首先是三者之間適用的法律不同:嚴格來說偷稅是行政法上的概念,所以如果企業做出了偷稅的行為,那么公司會受到行政處罰,一般就是處罰滯納金等等。
而漏稅并不是違法行為,不會被處罰和追責,只需要如實補上漏繳的稅收就可以了。
逃稅的后果是最嚴重的,因為逃稅適用的法律是刑法,所以如果企業做出了逃稅的行為,是會直接處以刑事處罰的,嚴重的可能會坐牢。
再就是三者的處罰力度不同:公司偷稅的處罰結果是處以補稅、滯納金和罰款,偷稅情節嚴重的話還會構成《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也就是偷稅罪,這時就會處以刑事處罰了。
并且公司偷稅之后,公司的納稅信用評級可能會下降,這個時候有可能會直接降到D級。公司的納稅信用評級下降之后,公司就會被稅務局列為重點監管對象,公司的經營也會受到影響。
而且偷稅和逃稅之間還有關聯:當納稅人偷稅金額超過五萬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扣繳義務人偷稅金額超過五萬的,即構成逃稅罪,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
漏稅之前也說明了并不是違法行為,所以不會有滯納金、罰款、刑事處罰等處罰。
所以,以上三種情況雖然經常被一起提及,但是區別還是非常明顯的,面對不同的情況,公司的應對方式也要不一樣。
簡單來說,如果企業被判定偷稅,那么公司要做的就是準備好相關材料,咨詢專業人士,看看可不可以將偷稅降至漏稅。如果是漏稅,最好確認一下稅種的追征期,如果追征期過了保證下次不再犯就好了。
如果企業被認定逃稅,那么肯定要積極履行稅務局通知文書上的內容,因為逃稅現在有首判不罰的規定,所以第一次逃稅,情節不是特別嚴重的話,刑事處罰可以避免,但公司還是不可掉以輕心,之后要保證會嚴格遵守稅務規定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