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作為企業經營者,提到“稅”這件事情,你可能會想到了什么?你一定只是會聯想起“交稅”和“成本”。“稅務利益”這一概念,我覺得,你一定不知道。你的稅務利益,無時無刻都在遭受損失,這點,你肯定也是渾然不知。
01“稅務利益”是什么?
大家先從“稅務利益”開始講起。這一概念,實際上不復雜。公司賺錢,合法合規交稅,這點天經地義。但是,大家稅法里面,還是有很多的例外情況,比如說:
一些收入,可以不交稅,
一些開支,可以多抵一些稅,
一些情況下,還能夠推延幾年繳稅。
這些利益,是你應得的,叫做“稅務利益”。比起產品提價、壓縮采購成本,有的時候,稅務利益來得更簡單些。
02科技制造業:最容易受傷的人
什么樣的公司,稅務利益最容易受損呢?答案是:科技制造業。從稅的角度看,科技行業稅務利益最大,從企業經營看,制造業的利益保護做得最差。一來一回,取其交集,科技制造業,是稅務利益受損的重災區。
制造業公司里面,研發、采購、生產、銷售、財務、稅務,整個經營流程,往往都是“自下而上”、“順其自然”的結果。很少有公司,能做到全局的設計和優化,更不用說在流程中融入稅務考量。
在深圳、在東莞、在大灣區、在長三角,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面臨的問題,也大同小異:技術研發風生水起,財務稅務一鍋漿糊。應得的稅務利益,不知不覺中在持續流失。
研發、生產、工程,三個團隊混同核算,研發支出的稅務利益,無法得到保障;
軟件和硬件業務不做區分,一體視為硬件收入,喪失軟件業務應有的稅務利益;
應收款和庫存的質量長期不做評估,資產質量對應的的稅務利益,完全沒有體現。
03怎樣守護稅務利益?
怎樣守護自己的稅務利益?大廠的做法是:自上而下引入稅務利益考量。
銷售、采購、投資、研發、生產、薪酬,框架和流程設計,事前通過稅務評估;
重大的資產投資、融資安排、股權交易,也是必須引入稅務安排;
財務數據分析全面介入業務決策,財稅管理融入實實在在的管理目標。
這些動作,大廠叫做“財務bp”化:財務轉型業務伙伴。這個過程,也正是財務合規和精益管理的過程。
從零起步搭建這樣的體系,通常包括5個方面的工作:
1、稅務評估
簡單理解,是聚焦稅務風險。從專業角度看一看,你有多少稅務風險,有多少優化空間。
2、數據規范
這個層次,主要解決的是數據準確性問題。你需要結合稅務帳、經營帳,還原一套真實準確的財務數據。統一業務數據、財務數據和管理數據。數據可獲取、數據可信賴,是財務合規的基礎,也是搭建管理報表的基礎。
3、流程優化
轉型成功的關鍵要素,是財務和業務的有機融合。因此,需要對公司原有的流程進行一些優化,融入財稅價值點、風險控制點。明確流程職責,確保人盡其事。
4、管理報表
完成了上述三個基本工作,也就能夠提煉一些個性化的財務分析指標,搭建管理報表。為老板的管理決策,提供參考。
5、人和工具
最后,上述一切工作的落地,都有賴于財務團隊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財稅專業知識能力,另一方面是數據分析工具的能力。
大企業,通常會配備專人專崗;中小型企業公司,可以引入顧問公司,推進財務合規轉型的同時,培訓提升自己的團隊能力。
(大家枳子科技,是一家專注于財稅合規轉型的精品顧問公司,歡迎文末掃碼添加微信聯系我們)
04寫在最后
當有些企業仍在“少開票”、“多做成本”、的時候,還在美名其曰“稅務籌劃”時候,思想還停留在上一個時代的時候。另一些公司,已經在新的思維下,搭建起新的框架,以全新的方式更大化自身的稅務利益。
認知局限,落到你我身上,就是行為的差距。回到稅務利益這件事上,當真正做到了財務合規,你會發現,你的實際稅負,將低到超出你的預期。稅務利益將自然實現“應得盡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