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前不久,上海市數家電商公司接到稅務檢查通知書,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對公司近3年(如檢查發現此期間以外很明顯的稅收違法嫌疑或線索不受此限)涉稅具體情況進行檢查。
這類電子商務企業都被大數據篩選檢查出,有稅務問題的出現,同時要求相關企業出示存在問題相關時間的稅務數據。能被大數據檢查出來,會出現問題的機率是不會低于90%。
電子商務行業作為近幾年的新經濟模式,稅務問題一直是大眾關注的對象。隨著《電子商務法》出臺以及電子商務稅收數據分析系統的不斷升級與完善,電子商務行業再想偷逃稅已經行不通了。而以下行為更是不能出現:
1、利用不開發票的機會偷逃稅款
買家沒有要求開票,很多賣家就利用不開發票就不申報,少列收入。對于這種情況趕緊收手吧,稅務局一查一個準。且不說電商平臺有銷售記錄,光銀行流水你能解釋的清楚嗎?
2、利用刷單虛增銷量,虛構業務
利用數據統計分析比對,已有電商公司因電商平臺銷售數量和金額與申報的銷售收入不一致被查。
3、虛開發票,牟取暴利
很多電子商務企業在沒有真實交易的情況下虛開發票,制作虛假合同并進行資金走賬,但是貨物流卻沒辦法造假,一旦被查,不僅補稅+滯納金+罰款,還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直播有時候牽涉到商家、平臺、經紀公司、主播等多個主體,各個主體的納稅及扣繳義務比較復雜,直播帶貨面臨的稅務風險更大。個人直播帶貨也需要納稅,未進行申報會帶來偷稅漏稅風險。
近兩年“財稅合規”這一話題,越來越熱,也越來越備受重視,稽查的案例更是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
那如何判斷公司是否財稅合規?
首先,評估公司的財務管理制度。包括核算制度是否合理,核算機制是否健全,核算系統是否穩定,核算數據是否完整等等;
其次,判斷企業的核心會計政策。包括收入確認、壞賬計提、資產折舊與攤銷、成本結轉等等,看這些政策或實際操作,是否符合會計準則和法規的要求;
再次,理清企業的主要涉稅稅種,重點關注增值稅、個稅和所得稅。從稅務邏輯的角度出發,檢查企業的稅務數據和財務數據,政策是否統一、口徑是否一致。如果出現明顯差異,需要追蹤差異的原因,看是不是已經存在風險。
財稅合規聽上去比較高端大氣,甚至感覺無從下手。因為大多數小微企業沒有完備的財務和稅務體系,人力和物力都相對薄弱,并且在合規的前提下進行稅務的規劃更是考驗一個企業的財稅人才的儲備,在對于自身企業財務和稅務也沒有正確認知的情況下,貿然進行稅務規劃,無形間更是加大了稽查風險。
財稅合規是大勢所趨。
在“以數治稅”的監管環境下,公司唯一的出路就是充分適應并利用財稅監管規則,采用合適的財稅處理方法,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