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目前我國正向著“以數治稅”“時代邁進,稅收、稅務工作將進入到一個新的時代,近年來新稅收環境正式上線啟動,公司企業大量的數據信息將被稅務部門掌握,監管也呈現出全領域、多角度、深層次、立體化。由于公司企業對政策法規不熟悉,對賬務處理不規范,導致公司企業出現稅務風險危機。
公司企業無法逃避稅務稽查,但應對的方式不同,處置結果也就有所不同。公司企業應了解應對稅務稽查的程序和的方式,把握好公司企業合理避稅和偷逃稅款的臨界點,使公司企業獲得切實可行的節稅的方式,兼顧好收益與風險。
一、稅務稽查的概念和內容
稅務稽查是國家稅收征繳管理工作的至關重要步驟和環節,是稅務局代表國家依照法律規定對義務人、納稅人和其他稅務風險人員的納稅情況進行檢查監督的一種形式。
稅務稽查的按照是具有各種法律效力的各種稅收法律、法規及各種政策規定。具體包括日常稽查、專項稽查和專案稽查。
稅務稽查的范圍包括稅收、稅務法律、法規、制度等貫徹執行情況,納稅人生產經營活動及稅收、稅務活動的合法性,偷、逃、抗、騙、漏稅及滯納情況。
二、公司企業稅務稽查風險的防范與應對
1、理解稅務稽查目的,切實做好自查自糾
面對稅務稽查,公司企業應該了解稅務稽查中選案、實施、審理、執行等稽查程序與的方式,研究分析自查提綱、掌握自查焦點,制定既符合自身利益又順應稽查局要求的《稅收、稅務自查應對方案》,并根據財務制度和稅收法律法規開展自查。
同時,公司企業應以稅務稽查為契機,加強稅務風險的后續管理,建立適應企業動態發展的稅收、稅務評估、稅務稽查風險防范的長效機制,從企業內部對稅收、稅務上的“違規”項目進行合理的稅收、稅務統籌規劃和標準化建設。
2、在稽查局檢查時積極予以配合
公司企業在面臨稅務局檢查時,應積極配合稅務局檢查,不要妄圖隱匿、銷毀賬簿資料、業務材料等稅務風險材料,更不可拒絕或者阻止檢查人員記錄、錄音、錄像、照相與案件有關資料。以上做法不僅無濟于事,反而會徒增公司企業稅務風險風險,相關責任人甚至會因此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甚至會追究其刑事責任。
3、積極行使在稅務稽查過程中的合法權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1)分析稽查處罰意見相關條款
稽查部門經過選案、檢查程序后,便由其內部的審理部門進行審理,并作出決定。公司企業收到決定書后應認真分析處罰意見,分析援引法律條文是否準確完整、證據是否充分,并對檢查事項進行復核,找出應對策略與技巧;復核稽查程序是否合法、稽查事實是否確鑿、稽查手續是否完整、適用法律是否恰當以及稽查數據信息是否準確。
(2)分析稅務稽查糾紛問題的性質
公司企業應認真研究所涉及的稅務稽查糾紛問題及各問題之間存在的界定標準,查看其是屬于違法還是犯罪、是屬于偷稅還是人為過失。
對于一些事實,特別是要補稅罰款的問題,需要盡可能從政策方面來解決,以期達到減輕稅收、稅務處罰的效果。對于適用自由裁量權的一些處罰,要爭取降低罰款力度,運用“過罰相當”原則跟稅務局協調。
(3)尋求法律途徑救濟,合法維權
在稅務稽查過程中,可能因為政策理解偏差、稅收制度不夠完善和自由裁量權等問題而導致一些稅收行政執法爭議。納稅人有權行使稅收法律救濟權對稅務局作出的決定提起行政訴訟、申請行政復議、請求國家賠償等,以及運用稅收、稅務聽證等稅收和解方式達到和解的目的,實現稅收征納的法治、公平、文明、效率,使稅務風險危機得到有效化解,對納稅人的合法權益給予保護。
4、加強稅企溝通,營造良好的稅企關系
由于稅法體系龐大繁雜,導致企業會計處理與稅收處理間存在一定的差異而出現錯誤問題。稅企關系處理不當,就會被稅務局作為反避稅關注或稽查對象。公司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稅企協調,營造良好的稅企關系,建立暢通的稅企信息溝通機制和渠道,促進征納良性互動,盡可能地利用稅法提供的靈活性合理降低稅負和納稅風險,防范由于稅企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稅務風險風險。
5、強化納稅風險意識,建立稅收、稅務風險防控體系
近年來社會信息化發展,稅收、稅務征管稽查行為逐步規范,稅務局內部權力制衡機制不斷完善,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公司企業可利用的投機空間。對于公司企業而言,稅收、稅務危機穩妥的解決辦法,應該是根據不同的納稅事項、納稅主體,選擇不同的風險可控的稅收、稅務策略。建立一套完整的適應企業動態發展的稽查風險防范和稅收、稅務評估機制,以便將公司企業的稅務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