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目前,有很多公司通過與無進項的個人獨資、個體戶完成業務往來。以獲得進項及成本發票填補自身企業無票支出部分。又因個人獨資、個體戶可以在賬目不完善的情況之下申請核定征收政策支持,定額或定率征收個人經營所得稅,稅賦壓力小,進項部分也無從查證。
在這整個業務鏈條中,就非常容易引起稅務方面應收稅款的悄然流失。像之前的微婭、雪梨等主播偷稅漏稅事件,就是因為其將自身應稅業務通過許多她或者她老公旗下工作室、咨詢中心等進行拆分,涉嫌虛假業務交易、關聯交易、進銷不對等。且不聽稅務機關預警,未提前補交應納稅款,導致現在墻倒眾人推,落得個身敗名裂。
那么,針對此類狀況,稅務方面又是怎么判別的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公司所得稅發票風險控制管理指標
一:觸發型
1:企業接收“異常增值稅發票/扣除憑證”時,會通過增值稅發票風險全鏈條快速反應機制,向納稅人發票的上、下游同時發出紅色預警。要求接收雙方明確發票業務開具接收具體流程,確認虛開行為雙方責任等。
二:預警類
1:針對制造/銷售類,有銷項、無進項時。企業開具發票,收到預警,同時調整為風險納稅人,向主管稅務部門提供相應憑證,票據時可以解除。
2:(發票金額+工資+折舊攤銷+初期庫存+工程物資初期—工程物質末期)—(成本+費用)=差額。當差額較大時,企業列為風險納稅人,稅務預警,整改等處罰。
3:上游公司接收生命周期異常納稅人(成立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企業或機構)/非正常狀態納稅人發票,開具方購貨單位只有一家【※唯一性適用】。
4:開票方為小規模納稅人,且銷售額在免稅額內。【※唯一性適用】。
5:受票方為一般納稅人且非簡易征收的,接收跨省發票。開票方開具普通發票,金額在80w-500w區間。【※唯一性適用】。
6:取得個體戶、個人獨資、合伙企業發票占比過高。(一般情況下10%界定)。
7:開票方企業-個體戶、個人獨資,為核定征收的。
8:商、超獲取發票占企業成本過高。
9:咨詢費占比過高(一般情況下5%界定)。
10:人力資源/勞務費發票占比過高。(具體視企業類型而定)
11:個人綜合收入查看傭金扣除比例未調整【財2009,29號文】
12:運輸企業主營外業務發票占比過高。
13:開票方為核定征收,且開票品目為金融服務、鑒證服務、房地產開發的。
企業要想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一定要在納稅行為發生之前,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稅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對納稅主體(法人或自然人)的經營活動或投資行為等涉稅事項做出事先安排,以達到少繳稅或遞延納稅目標的一系列籌劃活動。企業在進行籌劃時,最好先咨詢一下相關機構和法務,避免引火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