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今天聊聊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網紅明星找了稅務代理公司依然被查?是因為他們被假的稅務代理公司蒙騙了,我們自有國情在,程序合規并不等同于實際合規,裁定權還是在稅局。
一、稅局怎么識別異常?
我國稅局有一個風險識別系統,會自動根據公司的各類報表(增值稅、所得稅、會計報表等)的信息分析疑點。
比如:
一個工業企業常年水電耗費很高卻始終保持虧損,就是一種反常現象(因為虧損工廠一般都要減產甚至停工),就會提醒我們稅務局要去查一下;還有發票系統未來徹底完善后,每一張專用發票都要走系統,查起來就容易得多,比如企業如果買了很多煙酒之類的非生產經營用的東西,系統就會懷疑企業增值稅和所得稅是不是多抵扣了進項或扣除了費用。
這個系統非常復雜,里面涉及幾百個風險點的設計。在國際稅收這一塊,風險提示就更多了,關聯交易定價、轉讓費率變動、商標價格、是否符合同期資料資格之類的內容,系統都能查出來。
這就要求企業不能太偏離行業平均利潤率,或者在避稅勝地注冊一個子公司,讓子公司作為咨詢中心/采購中心/設計中心等角色,去承接原企業的業務(當然,還有利潤和稅負),這樣一來就能通過勝地的政策合規解決稅務難題。
更重要的是,在園區里大家都是一樣的,鶴立雞群是獨特,雞立鶴群就被淹沒了。
二、稅務方案怎么落地?
理解了稅務怎么查,我們再看看方案怎么落地。
以京東為例:
京東以物流起家,全國各地倉庫的租金、工資等成本很拖累擴張的步伐。那時候大廠的打法都是什么?是給用戶補貼,擠壓對手生存空間直至形成基本壟斷,錢多才能撐下去。
京東就先在全國各地設立很多分公司或子公司,把子公司放在各種經濟產業園里面。要么進行線上銷售,要么采購。在當地繳納增值稅,地方給你免費的廠房,給你宿舍,你回頭還能拿納稅獎勵,又吃又拿,多香。
再結合一下京東的業務鏈。比如老王(深圳)在京東買東西,發貨肯定是就近的(廣東),但收款方可能是京東(蘇州),也可能是京東(安徽),反正基本不在大城市,大城市的企業多,政策就變相沒那么好了(賣方市場)。
這合規嗎?當然合規,京東以委托代發協議,讓老王(深圳)當地或者周邊城市發貨,又省了不少倉儲、司機、油費等開支。
你看,方案就是這樣一環扣一環的,不管是政府依然案例,都是野雞公司所缺乏的。那現在篩選稅務代理公司的標準也出來了。
三、如何篩選稅務代理公司
一、專業化
稅務追求專業規劃,風險降到最低或者可控的狀態。不要隨便找一家小公司,七八個人的幫你做了幾千萬,幾個億的籌劃,你能放得下心嗎?最好上門考察一下。
二、稅和法兼顧
選擇一些懂法律又懂稅務的,給一些大額的籌劃保駕護航。大部分公司都是存在這個問題,懂財務不懂稅務,懂稅務不懂法律,懂法律不懂稅務。稅法的結合會是未來的大趨勢。也是解決企業真正剛需的需要。
三、政務資源
網上的稅務方案一搜一大堆,隨便改改名稱,改改行業類型,就是個成功案例。這類稅籌公司就是在賺懶人的錢,一般也不會服務于大型企業,他們只是整理一下而已。
稅務代理公司需要有充足的政務資源了解地方政策夠不夠穩定,這才是真正值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