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對于大多數電商賣家來說,財稅合規一直以來都是影響公司不斷前進的主要因素,因為大多數企業主都把發展的重點放在產品的打造和市場的擴展和運營上,財稅合規化問題一直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而這對于電商賣家的未來經營,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和隱患。如果電商賣家主們缺乏系統性財務管理思維,也會導致在企業后續發展當中面臨各類財稅合規化問題。
對于電商而言,其財稅合規化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
1.電商賣家內部財稅合規化問題主要包括:
◆公司自運營和代運營導致庫存呆滯嚴重,吃掉現金流;
◆管理不完善,盲目擴展;
◆收益分配機制不完善,導致人員流失;
◆財務不規范,企業稅務風險巨大;
◆私戶收款,個人稅務風險巨大;
◆以及企業成本控制差,利潤下滑嚴重等。
2.電商行業中的跨境電商企業外部財稅合規化的問題,主要體現在VAT這一方面。跨境電商平臺及相關稅務局對稅務核查力度越來越嚴,并出臺了以下制度:連帶責任制;稅務代理人連帶制;以及目的國清關連帶責任制等。
對于企業自運營和代運營的財務管理而言,合規化的第一個關鍵步驟是“清產核資”,主要是盤點公司全部資產與負債等;第二步則是“稅務處理”,包含個稅、社保公積金與其它稅務科目,盡量與員工解釋溝通清楚,不要造成勞動關系惡化或者勞動法風險等;最后一步則是“持續合規化”,財稅問題不是一次性能解決的,后期也會因為別的問題造成財稅風險,因此持續合規化很有必要。
而對于跨境電商這類需要繳納的VAT,這原本就是一個對外商業鏈條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根據目的國海關要求正規繳納,才能保證自己出口貿易的財務邏輯更加合理,合法,合規。
電商業務常見稅務風險點
目前,地方稅務局采取的查稅方式是抽查,稅務系統會對繳稅額少的企業進行標注,稅務員再對這些企業進行調查,判斷這家企業是不是偷稅漏稅。
經營電商平臺的朋友都知道,由于電商平臺其業務模式的特殊性,很容易造成其繳納稅收方面的風險,關鍵時候涉稅問題該怎么處理?讓我們通過以下案例進一步了解:
案例
某B2C電商平臺,有許多商戶入駐,消費者在平臺上付款,資金直接付款到公司的銀行賬戶,收到款項后扣除平臺管理費,再把剩下款項支付給平臺各商戶。
平臺資金走向
隨著交易量的不斷增長,近期平臺就遇到了比較棘手的稅務問題:平臺的年交易款項為1000萬元,其中900萬元已支付給平臺各商戶,100萬元為平臺收取的10%的平臺管理費。
平臺僅就100萬元確認了銷售收入并繳納了增值稅;稅務局查賬后,要求將900萬元補記入公司的銷售收入,并要求補交增值稅額。
平臺老板表示與稅務局交涉無果,通過進一步了解后發現,該企業把公司的業務收入和代商戶收取的款項全部混在同一個銀行賬戶里結算,在提供給稅務部門的銀行收款記錄中不能明確區分顯示業務收入和代收款項,所以稅務局部門就此認為既然不能區分代收款,那么就應該全額確認收入。因此給公司造成了嚴重的稅務風險。
建議
通過幫助企業開立銀行專戶托管,以分賬的方式把對應的資金直接結算給對應的收款方,使合同、發票、現金流可以互相對應并準確匹配。這樣對平臺而言,只需繳納應收的手續費或服務收入稅即可,既規避了稅務風險,還解決了二清方面的問題。
由此可見,電商行業的財稅問題,不容輕視。
電商領域趨向透明化
隨著電商行業的逐漸發展,消費者需求場景越來越大,各大電商賣家面臨的挑戰將是執法的整治。電商平臺要健全制度,加強公平競爭內部審查。建立公平競爭分析研判制度,加強與監管部門溝通,完善內部規則并嚴格執行。
商務部正會同相關部門推進電子商務“十四五”發展規劃的制定,圍繞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創新、升級、規范、安全等相關工作。
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近日發布的《2020年網絡零售市場發展報告》顯示,預計2021年網絡零售市場有望保持穩中有進發展態勢,市場規模有望超13萬億元,保持10%左右增速。
其中,直播電商、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成為重要的增長點。2020年直播電商的整體規模在萬億級,在電商行業的滲透率達到8.6%左右。預計2021年直播電商將繼續保持較高速增長,規模將接近2萬億元,滲透率達到14.3%。另外,快速發展的跨境電商也成為我國消費市場重要增長點。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突破1000億元,同比增長近兩成。
“關于電子商務行業,我們始終堅持發展與規范并重的原則。我們支持企業創新發展、良性競爭,同時也致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這有利于行業整體的可持續性。”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十四五”期間,商務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對電子商務行業加強規劃引領,完善制度體系,鼓勵創新公平,推進誠信建設,推動行業平穩、健康、可持續地發展。
目前,電子商務“十四五”發展規劃已經面向公司和公眾開展相關問卷調查,征求了專家學者和地方商務主管部門的意見建議,可能于今年下半年出臺,市場面臨的挑戰也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