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隨著新稅收環境正式上線,稅務監管也將展現出全方位、全流程化狀態,而公司的基本信息、納稅狀態、相關負責人的信息都將被稅務局掌握,特別是企業和個人的資產收支更加的透明化。
為什么稅局老是找你,是不是存在著以下幾大問題:
1、相關業務是否屬實,資金流水與實際相關業務、經營規模是不是匹配,如小規模個獨、個體戶只有1-2人,卻能完成上千萬的流水相關業務,肯定引起稅務的懷疑。
2、企業老總“公私不分”,直接通過個人卡買賣交易,或者把公司資產與個人資產混淆,給企業和個人都帶來極大的涉稅風險。
3、個獨企業、個體戶的稅后利潤分配,并不是直接轉給負責人的個人私戶,而是直接轉給其他人。
那么,合規的“公轉私”有哪些方式呢,以及如何化解稅務稽查的風險?
1、給員工發放工資,通過銀行代發的方式,且已經履行代扣代繳個稅的義務。
2、支付個人勞務等報酬,如高薪外聘專業性人才,可直接轉給個人,但前提是已經是完稅的稅后報酬。
3、向個人經營者采購,取得了自然人在稅務代開的發票后,即可直接公轉私給個人。
4、公司股東將公司賬上利潤提現,已經繳納了20%的分紅個稅。
5、給員工報銷差旅費用。
6、歸還個人的借款。
7、支付個人的違約金、賠償金。
8、個獨企業、個體戶的稅后利潤分配,可直接轉到老板的個人卡。
值得注意的是,雖說自然人能夠在稅局代開發票,一般情況下是按照個人勞務報酬(20%-40%)扣稅;還有個獨企業和個體戶的個人經營所得稅統一征收率為5%-35%,除此以外還有增值稅、附加稅。
但如果能夠享受到一些區域性的政策,比如在地方的一些稅收園區,享受較低的個稅扶持,且現行優惠下,年開普票500W內免征增值稅、附加稅。不僅可以大幅減輕個人所得稅負擔,還可以直接避免“公轉私”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