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銷售環(huán)節(jié)也是一個的重要的交易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也需要全面地進行規(guī)劃,尤其在銷售的政策、方式甚至產品發(fā)生變化前都需要通過稅務規(guī)劃體系進行評估。同樣,銷售交易環(huán)節(jié)具體情況各異,各有各的不同,我們依然是通過對幾個點的剖析讓大家建立框架性和體系性的邏輯。
銷售政策的制定也需要進行稅收的考量,例如降價銷售、折扣銷售、返利銷售、贈品銷售、賒銷、融資性銷售、以8換新等銷售政策均與稅收存在關系,這些再與公司的產品等因素交織在一起,自然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景像,各不相同。這些因素不規(guī)劃好,一不小心公司就要多交冤柱稅。
【案例】以舊換新需慎重
以舊換新銷售在稅務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相當于兩筆交易,一買一賣。其間還會涉及發(fā)票的問題,如果舊貨不能獲得發(fā)票,這期間會增加太多的稅收,銷售價格要按原價計繳稅金,舊貨由于拿不到發(fā)票無法抵稅,最后的結果可能導致稅收成本的增加抵消掉了銷量增加所帶來的利潤。這種情況,還要看收回的舊貨能否生產上重新使用,還就是一個促銷政策和手段。例如,這種銷售政策僅僅是一種促銷手段,則以舊換新就變成了收購廢品+銷售,公司可以聯(lián)合一家廢品收購公司同時完成兩筆業(yè)務,問題就解決了,也就不涉及回收舊貨的發(fā)票問題了。
【案例】無償贈送也交稅【巧用不同的促銷方式】二選一
一些企業(yè)經常使用一些贈品方式的促銷政策,這里面我們一定要清楚,贈送也可能要交稅,雖然我們政策現(xiàn)在改變?yōu)樯虡I(yè)上的買一送一不做視同銷售,但這是有條件的。
例如,江蘇某家用電器品牌代理商,年銷售額20億左右,一年贈品價值3000萬左右,例如,買微波爐送一套微波爐專用飯盒。這家公司2012年被稅務局稽查查到視同銷售沒有繳納增值稅,要求補繳增值稅3000*110%*17%=561萬,并需要繳納滯納金和罰款。這一問題的出現(xiàn)明顯是沒有規(guī)劃好,這種商業(yè)上的贈送可以合理的轉化成商業(yè)折扣的。也就是沒有贈送,買微波爐1000元,飯盒100元,現(xiàn)在購買微波爐+飯盒1100元,折扣100元,還是收1000元。只要在銷售發(fā)票上注明銷售的是兩件產品而不是一件產品即可。如果流通渠道發(fā)票無法按兩件商品處理,也可以廠家采購飯盒,將飯盒裝入微波爐再作為一件產品采購進來的方法去解決。比如,市場上經常看到的“加量不加價“的促銷方式就是一種比較好的納稅節(jié)稅方法。
實際上,企業(yè)作為禮品贈送出去的東西所負擔的稅收更重,有可能要超過產品成本本身,因為除了要繳增值稅、企業(yè)所得稅外,還需要代扣代繳禮品接受人的個人所得稅。最后發(fā)現(xiàn),這樣將公司自產的產品送人根本不是最好的方式,當然由于某些因素必須干,就干唄,別忘交稅就行!實際怎樣去規(guī)劃,由于產品不同,方法不同,如有些是試驗產品試用,有些送打折卡等。
一件2000元的電器,送一件400元的小家電,合計2400元實際收2000元。如果當贈送,要按2400元繳納增值稅。
現(xiàn)在我們重新涉及方案:將兩件產品賣給顧客,給予顧客400元的折扣,其中,2000元的按15%折扣以后出售,400元的按折扣25%以后出售,這樣,對顧客而言,實際支付2000元,與買一件送一件的效果是一樣的,對于商場而言,由于是價格折扣,實際上沒有贈送的行為,只要按2000元實際營業(yè)額繳納增值稅即可。
有些營銷人員認為這樣做很無聊。改變方式就符合稅法,不改變就要多交。
68元的增值稅,對企業(yè)的納稅而言,這不是一件無聊的事情。
9.8.2分劈技術的應用
分劈技術在銷售環(huán)節(jié)規(guī)劃中是一個常用的規(guī)劃技術,所謂分劈就是將一筆業(yè)務進行拆分,拆分成兩項或多項業(yè)務,且拆分后客坊亞務適用的稅豐全部或部分存在降低,這一我來常用子終端行消費領域,也就是下一環(huán)節(jié)不再進行增值稅抵扣的行業(yè)。
我們有一家河北的客戶,客戶生產定制家具,也就是單件生產,接單后進行專屬設計;后工廠加工,最后進行客戶家安裝調試。其主要客戶是家庭客戶,公司多年來實際上都在不規(guī)范地運營,在稅上是存在很大問題的,由于個人消費比較多,也存在方便偷稅的前提。但隨著公:司規(guī)模的成長,公 司老板想完全規(guī)范去運作,踏踏實實做企業(yè),哪怕多交點稅。老板上了我的《老板利潤管控》課程后找我們做咨詢,我的咨詢團隊分析了他們業(yè)務流程,最終建議他們設立3家公司,進行業(yè)務拆分,其中具體流程比較麻煩,這里不詳細論述,我們只從稅務規(guī)劃的角度看對稅的整體規(guī)劃考慮。為什么要3家公司,因為這項業(yè)務分為三部分,一是設計,二是制造,三是安裝。如果三項業(yè)務視作一項業(yè)務處理,則屬于“混合銷售”適用16%增值稅。但拆分成3項,則設計公司適用6%或3%增值稅率,制造16%增值稅,安裝10%或3%增值稅,三部分業(yè)務按市場公允價格進行定價。這種操作,增值稅稅負自然就會大大下降,否則定制家具增值較高,按一筆業(yè)務處理稅負會很高。
實際中這樣的例子很多,例如電器零售商“買空調免費安裝”,“銷售軟件并負責實施”從銷售策略角度來看,這種方式可能存在優(yōu)勢,但從稅的角度并不符合規(guī)劃的要求。大家也都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安裝費,實施服務費實際上已經包含在產品價格中,兩項業(yè)務屬于“混合銷售”需要全部繳納增值稅。如果單獨成立一家安裝公司,將收款的一部分作為安裝費,則一部分按16%計算增值稅,一部分10%或3%增值稅。還有裝修裝飾公司包清工的設計實際上也是這種分劈技術的應用,將裝修分為銷售裝修材料和裝修勞務兩部分。
一位深圳機電經銷商的老板帶著他的財務總監(jiān)來北京上我的《財務體系》課,就坐第一排,上課聽得極其認真,當聽我講到這部份納稅節(jié)稅的時候,看他一會略有所思的樣子,一會用一種怪異的眼神看著他的財務總監(jiān),一會眉頭緊鎖……我估計他一定不懂,以前合同一定是都簽的“一口價”,果然不出我所料,一下課,這位老板就跑過來問我,“金寶老師,這樣真的可行么?我的財務總監(jiān)和我說,我們工程師的的工資很低,服務不值錢,差不了多少。只有個別重要的大客戶,才需要高級工程師出面呢,這樣拆分既麻煩又容易被稅務查?”我們企業(yè)里真的存在不少這樣的財務負責人。怕麻煩,不想擔責。
話說回來,黃金有價玉無價,相對于設備價款來說,服務價值多少?真的是個無法衡量,無法量化的,你覺得你的服務值錢就值錢,你覺得不值錢就不值錢。這就像一樣叫財務總監(jiān),薪金可能月收入幾萬到十幾萬,幾十萬不等;如何去衡量?沒辦法衡量,你能解釋清楚就是合理的。在我們《財務軍團》的課堂上,我們會教一些涉稅的溝通談判能力,財務就不至于從心底就懼怕稅務局了。當然拆分的原則是別太離譜就沒問題,這個需要企業(yè)自己把握。
比如:一口價的合同1000萬,我們對半拆,500萬銷售,500萬咨詢服務。我們看一下稅收差多少。為計算簡便,我們忽略其他附加稅。
一口價:1000/1.16*16%=137.93萬元
分拆:銷售:500/1.16*16*=68.97萬元
咨詢服務:500/1.06*0.06=28.3萬元
68.97+28.3=97.27萬元
137.93-97.27=40.66 萬元
一筆合同不同的簽約方式,稅就差了這么多。如何簽合同,直接就決定了我們如何“交稅”?一口價合同表面看都是正常交稅,可仔細分析,這種本可以優(yōu)化,節(jié)稅的卻主動放棄了,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多交稅”的行為呢?
不同企業(yè)存在不同的銷售方式,但有時為了稅務規(guī)劃的考慮,可能會改變銷售方式,也就是銷售方式的確定必須考慮稅收的因素,也需要進行規(guī)劃。例如是直銷、自銷、代銷,會員制模式等。
【案例】會員制銷售有玄機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企業(yè)采用會員制模式,只對會員進行服務,收取一定金額會員責作
為入會的條件,產品或服務價格會進行下降。這里面存在怎樣的稅收考慮?例如,某服裝品牌銷售方式由代理商銷售改為代理商會員制銷售,銷售服裝繳納增值稅16%,會員費收入對應管理與服務提供,可適用6%增值稅。重新設計交易因適用稅率的不同導致兩種方式的稅負不同。假設公司銷售額20億,服裝屬于品牌服裝,增值額是比較高的,每年可抵扣進項稅的成本費用假設10億,
則需要繳納增值稅20×16%-10×16%=1.6億
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1.6x(7%+3%)=0.16億
改成會員制銷售,按價款20%收取會員費,產品8折銷售,(這里面需要進行很多細節(jié)設計)則銷售服裝收入不含增值稅16億,會員費收入4億(不含稅)則稅款計算如下:
服裝銷售增值稅=16 x 16%-10 x 16%=0.96 億
管理服務增值稅=4 x 6%=0.24億
城建稅及附加=(0.96+0.24)×(7%+3%)=0.12億
兩種方式增值稅相差4400萬,如果考慮所得稅影響,第二種方式少納稅
4400×(1-25%)=3300萬。(增值稅稅負降低、利潤提高,所得稅增加)
【案例】直銷還是代銷
大家都知道市場上有很多直銷公司。直銷公司銷售人員工資、費用等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去規(guī)劃,設計不好稅高風險大。
例如一件產品終端不含稅價格10元,銷項稅金1.6元,價稅合計11.6元,直銷員提成3元。這種方式存在問題是產品毛利高,增值稅稅負高,但利潤不一定高,因為人工成本高。另外,個人收入需要代扣代繳繳納個人所得稅。實際上很多直銷公司已經改變銷售方式為個人代銷,為什么這么改?是出于稅的問題和風險的考慮。
直銷員辦理個體營業(yè)執(zhí)照,廠家7元賣給個人和個體戶代表的個人,馬上增值稅大幅下降30%,個體戶核定征收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還有每月2萬收入免增值稅的優(yōu)惠。個人稅負實際上與工資提成處理也大大降低。風險進行了轉嫁和分散處理。
【案例】銷售改投資,別有洞天
我們北京一家客戶,多年前購買一塊土地建廠房,原始投資1000萬左右,但隨著公司規(guī)模的變大,生產能力大大不能滿足銷售的需要。公司決定另購買一塊面積較大的土地進行擴產,原來的工廠土地銷售給另外一家生產企業(yè),雙方談妥價格6000·萬,結果計算應該繳納的增值稅、城建稅、附加費、土地增值稅、印花稅、契稅、企業(yè)所得稅大概需要繳納3600萬左右(計算過程太占篇幅,略掉,專業(yè)人士應該會計算),這下公司老板郁悶了。
我們對公司這筆業(yè)務進行了分析,提出銷售改投資的思路,公司將土地投資給購買方
公司,再將股份轉讓給對方,這里面需要購買方的配合和同意,買方還要充分考慮這塊土地未來銷售可能增加的土地增值稅(當然,買方不一定清楚)。
轉讓投資不需要繳納增值稅、城建稅、附加費、土地增值稅等稅,主要繳納土地收益產生的股權溢價應納企業(yè)所得稅,這樣計算下來,要較直接轉讓的方式少繳納稅款2300萬左右。通過與購買方協(xié)商并讓利最終達成一致。這里面我們需要注意考慮的問題是,一是我們站在賣方角度考慮的問題,二是交易雙方不能是房地產企業(yè)。生產企業(yè)用作生產用地,多數(shù)情況下是可以平衡好買賣雙方利益的,畢竟整個交易的現(xiàn)實稅金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