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2022年,隨著大規模的留抵退稅政策的逐步實行,嚴厲打擊騙取留抵退稅違法犯罪活動成為2022年常態化嚴厲打擊虛開騙稅工作的重點。統計顯示,截至8月,全國稅務稽查部門已挽回留抵退稅及其他稅款損失超百億元,已移送公安立案及聯合偵辦因涉嫌虛開騙取留抵退稅公司逾千戶,聯合打擊虛開騙取留抵退稅團伙200個。
稅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貫穿于企業設立、經營到注銷的全過程,在規范企業行為、降低企業稅收成本、提高企業經營效益、規避稅務風險、提高企業稅務管理水平和效率方面有積極的作用。面對稅務風險管理,企業應當全面、系統、持續地收集各類內、外部信息,利用專業知識與科學方法,發現經營、管理活動中的各項稅務風險。在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中,主要接觸的稅種有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印花稅、契稅、土地增值稅等,其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是稅務機關進行稅務檢查時最常關注的三個稅種,我們在此嘗試列舉相關稅種常見的稅務風險點進行示例。
1.增值稅風險
公司在日常經營活動中面臨的增值稅的風險點主要體現在對進項稅和銷項稅的處理之中,進項抵扣憑證是否真實合法、銷售收入是否完整及時入賬等都是增值稅稽查的關注重點。下表列舉了公司日常經營中常見的增值稅風險點:
2.企業所得稅風險
作為以應稅所得為征稅依據的企業所得稅,收入和成本費用成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核心要點,因此企業在日常經營中面臨的企業所得稅風險點主要集中在收入和成本費用兩個方面。除此之外,對于存在較多關聯方的企業,其在關聯交易方面的企業所得稅處理也值得關注。下表列舉了公司日常經營中常見的企業所得稅風險點:
3.個人所得稅風險
公司作為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在向員工支付工資薪金或向其他人支付報酬時應當履行相關代扣代繳義務,這是公司在日常經營活動中不得不面對的稅務問題。不主動履行代扣代繳義務、不清楚特定情況下是否需要履行代扣代繳義務、錯誤代扣代繳都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經營風險。下表列舉了公司日常經營中常見的個人所得稅風險點:
三、稅務風險的應對
稅收貫穿企業生命周期始終,對企業成立、日常管理、資本運作有著重要的意義。公司稅務風險管理可以從事前、事中、事后三個環節來考慮:
1.事前防范—合規管理與風險防控
1)樹立稅務風險意識
對于稅務風險,不少企業存在一些認知上的錯誤,認為只要不被稅務檢查補稅,不涉及稅收刑事犯罪就不存在稅務風險。因此,常常只關注是否存在少繳稅的情況,而不重視多交稅給企業帶來的實質性經營損失,也未曾關注公司日常經營中潛在的稅務風險。然而,企業應深刻理解稅收風險管理的關鍵在于防控,而非補救。稅收風險對企業而言不僅僅是補稅罰款,更影響企業的實際收益、信用指標、資質評定、上市融資等方方面面,關乎公司能否健康持續發展。
樹立稅務風險意識,公司首先應當加強稅法培訓,提高專業素質。稅收政策數目繁多,更新速度快,對企業稅務管理人員提出更高的水平要求。企業可以定期組織專業培訓,聘請稅務專業人士進行納稅輔導。其次,企業應當將稅務風險意識融入企業發展、商業模式設計的戰略性布局之中,在投融資和經營活動決策之前,準確識別和評估稅負高低與稅務風險,將稅務風險作為重要的考量因素,實現稅負最小化,價值最大化,從而做出最佳的商業模式和交易結構安排。
2)建立稅務合規管理體系
稅務風險潛藏于企業開展經營的過程中,為了有效防控企業稅務風險,必須建立一個完善的稅務合規管理體系,健全各項稅務管理制度、業務標準和業務規范。首先,應當明確企業內部稅務管理組織架構,劃分各業務部門涉稅職責。其次,針對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制定切實可行的稅務風險內部控制規定,將防范和控制稅務風險作為企業經營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針對企業重大對外投資、重大并購和重組、經營模式的改變及重要合同或協議的簽訂等制定針對性的稅務管理措施。再者,針對稅務會計、稅務申報和稅款繳納、稅務檔案等稅務行政事項進行必要的流程細化、職責劃分等。
除此之外,公司還可建立定期自查制度,針對企業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稅款繳納、發票使用情況以及其他稅務檢查與稽查中常見的稅務問題進行自我檢查,對企業內部的稅務合規、稅負成本進行審核,及時發現和解決稅務漏洞,避免補稅、滯納金與罰款。
2.事中應對—有效應對與突出重點
稅務風險形成對企業產生不利影響的最常見和最主要的方式是稅務管理,而其中又以稅務檢查最為典型,面臨稅務檢查有效應對也是化解稅務風險、避免損失擴大的重要工作。
稅務檢查是稅收征收征管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稅務機關以國家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為依據,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履行納稅義務和扣繳義務的情況進行的檢查監督,其中包括稅務稽查。稅務檢查的常見原因有發票管理不規范、被檢舉、取得異常扣除憑證、財務指標異常、稅務協查、稅收政策適用錯誤等。
在發生稅務檢查時,首先,公司應當及時提供材料、積極配合詢問,主動了解檢查程序,以最大限度保障自身利益。不要妄圖隱匿、毀損賬簿資料、業務材料等涉稅材料,更不可拒絕檢查人員對涉稅材料的調查取證。其次,公司應當加強與稅務檢查部門的溝通,對上一階段已經查明的問題反饋意見,對本階段新發現的問題進行解釋說明,了解稅務檢查部門下一步檢查計劃,有的放矢地做好準備和配合工作,在仍有協商機會時避免稅局做出不利的書面結論。另外,企業應當在檢查過程中及時備份文書資料,保存證據資料,方便自身或第三方日后完整還原檢查過程,并對檢查結論的合法性、合理性作出判斷。
3.事后救濟—比較選擇與合理預估
正確、有效地行使救濟權利,可以在稅務執法存在一定問題時,最大限度保障企業合法權益,將稅務風險的影響降至最低,救濟途徑通常為行政復議、行政訴訟。
行政復議適用于做出決定性文書的案件及檢查過程中的具體行政行為,納稅人認為稅務局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即可提起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是以法律形式建立的行政機關內部的監督和糾錯機制,且在與征稅行為有關的案件是行政訴訟的前提,應該成為群眾解決行政爭議的首選途徑。而行政訴訟適用于已經過復議程序的“復議前置”案件及能夠直接提起訴訟的行政處罰、采取強制執行措施或者稅收保全措施等案件,是解決涉稅爭議、保護納稅人合法權益的“終極武器”。